同位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差异较大,加之汉语语法中没有这个术语,很多翻译教程中都不讲同位语的翻译问题。结果使得学生在很多本该十分容易的问题上摔跤,在考试中失分。汉语中的同位语之间有时有明显的连接词,有时什么也没有,只是两个成分并肩而立。例如:名城西安,英语老师席仲恩等, 其对应的英语分别是 The famous city of Xi'an (Xi'an, the famous city)和 Zhongen Xi, the English teacher。可见,如果是地名,英语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用介词of连接两个同位成分,ー种是用逗号“,”把两个同位成分分开;如果是人名或机构名,则一般不用of,只能用逗号“,”把两个同位成分分开。如果汉语中的同位语成分之间有明显的连接词的话,这个词通常是“这个”、“这位”、“这座”等。
The city of Shanghai = 上海这座城市;Mary,an English teacher who has taught English in China for five years, is from England.=玛丽这位在中国教过五年英语的老师来自英国。即使是英语的同位语从句,这种译法也很灵验。例如:The fact that he is not a native speaker made it difficult for him to find a job as a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 in Hong Kong.=他的本国语不是英语这个事实使得他很难在香港找到ー份在中学敎英语的工作。
六、灵活机动
尽管我们在前面提出很多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建议和翻译技法,但实际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用几种方法应付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灵活机动,想方设法解决它。但是,正确的理解是灵活机动的前提,理解的越深刻、越透彻,表达时的自由度就越大。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解,但是,翻译技法的本质则是灵活机动,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试看:
Divorce is less culturally acceptable in a society that is family-oriented.
[译文1]在一个注重家庭的社会中,离婚并不普遍为人们在文化上所接受。
[译文2]在一个注重家庭的社会中,离婚总使人们觉得不大好接受。
[参考译文1]在ー个以家庭为向心的社会中,离婚不容易被人们接受。
[参考译文2]在ー个以家庭为向心的社会中,习俗难容离婚。
[参考译文3]在一个以家庭为甸心的社会中,离婚为习俗所难容。
这里的关键是对culturally包括culture的深刻理解。文化,即风俗习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把这类副词翻译成“在……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种译法系首选译法,如果此法无效时再觅它法。
翻译,就是在语言身上动手术。该在什么地方动,刀口是横是竖,是大是小,……,这一切,便构成翻译的全部手艺。要学会动手术,不亲眼看看他人怎么动是不行的,只看而自己不动手(即没有临床实践)更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