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顺译还是打乱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个差异颇大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同样的信息,同祥的内容,用英语和汉语分别表达,信息成分的排列顺序难免会不尽相同,有吋差异很可能非常的大,例如,汉语说“汽车走了”,英语则说There goes the bus。撤开引导词不说,如果把后面三个词颗序不变地翻译成汉语就是“走汽车了”,多少有点别扭。如果句子再长ー些,成分再多ー些,情况会非常复杂。事实上,如果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翻译的绝大多数时间就花在信息顿序的重新排列上。由于句子内部信息排列顿序的改变,直接会影响到段落的连贯问题,真可谓一发全身。而且,重新排列信息技巧性极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翻译的技巧,就在于重新排列信息的技巧。搞不好很可能会改变源语的信息焦点或重心,这是翻译的大忌!在考试这种时间非常紧张的环境下大动句内的信息排列顺序,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动不好,真还不如不动。请看例子:
Vice-President George Bush is looking to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a star attraction at today's opening of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to give some sparkle to his presidential campaign,
[译文] 布什副总统盼望里根总统为其总统竞选活动注入ー些活力。里根是今天开幕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译文2] 里根是今天开幕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布什副总统盼望里根总统为其总统竞选活动注入ー些活力。
显然,这两种译法都大动了原文的信息顺序。译法1把原文中插入成分当做单独的句子翻译,这样以来,且不说还有更大的上下文,单就这拆开的两个句子已经既连贯不起来,也衔接不起来了。译法2调整了两个分开的句子(分句)的順序,解决了连贯和衔接问题,但仔细一读就不难发现,原文中的信息重心或焦点发生了移动,原文的重心“给竞选活动注入活力〃在译文中变成了“里根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可见,译文2的问题比译文1还严重!
[順译参考译文]副总统布什盼望里根总统这位今天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为此次总统竞选活动注入ー些活力。
再看顺译的结果。不仅保持了源语原来的信息重心,而且避免了连贯和衔接问所以我们强烈建议,翻译时要尽量順译,翻译考试时更是如此。考生应该始终把顺译作为首选,行不通时再考虑打乱译,特别是外语译成汉语时应该这样。
ニ、直译,意译,还是译述?
中外翻译史上曾有过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但争论的核心是理解,而不是表达。直译的一方坚持,没有理解原文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就可以望文生义地硬译。意译的一方坚持,没有理解原文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就可以凭着猜测和想像来想当然地翻译。结果,直译的译文好像原作者有失语症,让人读了不知所云。意义的译文既顺又畅,但与原作关系不大,读了让人误人歧途。与此不同,我们所讲的直译和意译都是关于翻译的表达问题,我们假定理解问题已经解决。我们把反映出
原文意义,也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源语结构形式的译文叫直译,把只反映出原文意义,但不保留源语结构形式的译文叫意译。至于译述,则指的是译者对原文的大意的转述,结果既不能保留原文的全部思想内容,更不保留原文的形式。同一个译者, 同一篇原文,他既有能力把它意译,也有能力把它直译,还有能力把它译述。是直译,意译,还是译述,这并不是这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习惯,而是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