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三是进一步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达63万人,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80%以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勇于走在前面。“繁荣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逐步加大了支持力度,目前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保持在每年4.5亿元的规模。科研资助体系初步建立,其中一般项目每年立项规模在3000项左右,项目和资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繁荣计划资金管理和使用主要依据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其中一些规定已滞后于社科研究需要和资金管理实践,高校和科研人员有较大的呼声,有必要尽快制订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
二、请简要介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起草过程。
2012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工作专班,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开展专项研究。设立专项课题,组织国内部分高校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前期调研和深入研究。二是进行深入调研。面向不同类型高校,采取座谈会、书面调研等形式开展调研。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及期刊论文等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研读。三是组织起草文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文件的总体思路、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四是多方征求意见。多次面向高校管理人员和专家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了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改完善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采纳了合理意见建议:一是采取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管理资金的划分方式,界定更加清晰,防止理解偏差;二是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允许从研究项目资金中提取间接费用,用于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和补偿项目依托学校间接成本及有关管理工作费用;三是更加明确各方管理职责,规定教育部负责编制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四是对项目资金外拨做了严格规定,要求外拨资金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详细说明,等等。
三、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以“引领方向、支持创新、培养人才”为目标,以“优化配置、严格管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力求充分体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规律,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遵循这一思路,我们在制订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