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描述状态和活动的句子一般不允许时间性修饰成分(如“in five minutes”),但是可以允许持续性修饰成分(如“for five minutes”)。
完成性的句子描述那些已经结束的事件,如:
Jack fell asleep. (Jack 睡着了。)
Jack climbed the mountain. (Jack 爬上了山。)
这两个句子中,事件在某一个时间点(称为“终点”)结束。同时,在这个终点,某一个结果属性开始。例如,第一个句子中,事件结束后Jack处于睡着了的状态;第二个句子中,事件结束后Jack位于山顶。
描述完成性命题的句子可以包含时间性的修饰成分(如“in an hour”),例如下面两句:
They climbed the mountain in two days. (他们在两天内攀登到了山顶。)
Jack fell asleep in an hour. (Jack 在一个小时内睡着了。)
完成事件可以细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描述状态的变换(称为达成类,achievement class),另一类涉及到达一个终点的活动(称为成就类,accomplishment class)。例如,前面的例子描述成就类的情况,而下面的例子则描述达成类的情况:
Jack recognized the man.(Jack 认出了这个人。)
Helen woke up.(Helen 醒了。)
根据不同的时间性参数,命题可以分为四类。具体来说,状态性命题可以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上为真。例如,可以说在一个时间点或一个长期的时间段内一个球是红的。状态性命题是同质的,即一旦这个命题在一个时间段内为真,那么在此时间段的子时间段内也为真。
达成性的句子对应于描述状态转移的命题,如句子“Jack reached the summit”(Jack 到达了山顶)或者“Helen closed the door”(Helen关上了这扇门)。第一个命题描述Jack 到达山顶后状态的转换,第二个命题描述门被关闭后状态的转换。这两个命题都不能描述一个时间段,但是它们的定义可能包括结果状态的信息,如:
∀ a1, I1,t1.Reach(a1,I1,t1)⊃ヨT1.t1: T1 & At(a1,I1,T1)
即,如果一个行动主体a1在时间点t1到达地点l1,那么a1位于l1将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起点是t1。
描述过程的命题与活动型动词对应,如“Jack ran”。过程谓词只能出现在一个时间段内,往往是同质的。但这里的同质不如状态性命题中的严格,如“Jack was running between 2 and 3 o'clock”(2点到3点之间Jack在跑步),即使他在中间停顿了5分钟,这个描述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存在可推翻的隐含,但不是蕴涵,即如果过程P在时间段T1出现,那么它也可能在时间段T1内的某一个时间段T2内出现。
成就型的句子往往具有将几个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更复杂的结构,如“Jack ran to the store”(Jack 跑到了商店)。我们处理复杂结构的方法是将逻辑形式谓词映射为知识表示语言中的复杂命题。具体来说,“Jack ran to the store”(Jack 跑到这个商店)的逻辑表达式可以映射为以下公式,表明跑步这个过程达到的终点状态为“在商店”,即:
ヨT1, T2. Running(Jack1, T1) & At(Jack1, Store1, T2) & T1 : T2
图1 总结了体态类的一些相互区别的属性。
图1 体态类的不同属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