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此关于所指(reference)的问题,它是说话人使用类似例句(1)中的John和he这样的表达来指示名字为John的人的过程。在讨论之前需要先定义一些术语。用于实现所指的自然语言表达被称为所指语(referring expression),它指向的实体被称为所指的对象(referent)。因此,在例句(1)中John和he是所指语,而John是它们所指的对象。为了区分所指语和它们所指的对象,我们用斜体表示前者。作为一种方便的简化表达,我们有时说某个所指语指向某个对象,例如,我们可以说he指向John。虽然如此,但是读者应该牢记其真正含义是:说话人进行了这样一个动作,即说出he用于表示John。两个所指语用于指向同样的实体称为同指(corefer),因此例句(1)中John和he是同指关系。所指语的另一个术语是先行词(antecedent),它以一种方式准许使用另一个所指语,例如在提及John以后的表达中就允许用he来表示John,我们称John为he的先行词。提及一个先前已经被引人话语的实体称为复指(anaphora),使用的所指语称为复指语(anaphoric)。因此例句(1)中的代词he和it是复指语。
自然语言给说话人提供了各种指向实体的方式。假如你的朋友有一辆Acura Integra汽车,你想提及它。依赖于实施的话语上下文(discourse context),有多种选择:it,this,that,this car,that car,the car,the Acura,the Integra或my friend's car等。然而,无论在哪个上下文中都不可能在所有这些选项中自由选择。例如,如果听话人预先对你的朋友的汽车没有任何了解,如果该汽车从未被提及,如果该汽车并不紧邻话语的参与者,即话语的情境上下文(situational context),就不能简单地说i或the Acura。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于所指语的每个类型都暗含关于位置的不同信息,这种位置是指说话人认为所提及的对象在听话人的看法集中所占据的位置。这些具有特殊地位的看法的子集形成了听话人对正在进行的话语的心理模型,我们称之为话语模型(discourse model)(Webber,1978)。话语模型包括话语所指实体的表示以及它们所承担的关系。因此,为了成功地生成并解释所指语,系统需要两个部分:一是构造话语模型的方法,该模型能够随着它所表示的话语的动态变化而演化;二是各种所指语暗含的信息与听话人的看法集之间的映射方法,后者包括该话语模型。
我们将按照话语模型的两个基本操作来讲述。当话语中首次提及所指对象时,我们称它的表示被唤起(evoke)而进入模型。而其后当再次提及时,我们称从模型中访问(access)它的表示。图1给出了这两个操作以及关系的说明。
图1所指操作以及关系
我们对所指的讨论将限于实体,尽管话语也包括对许多其他类型对象的所指。下面来研究改编自Webber(1991)的例句(2)。
According to John, Bob bought Sue an Integra, and Sue bought Fred a Legend. (2)
a. But that turned out to be a lie.
b. But that was false.
c. That struck me as a funny way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d. That caused Sue to become rather poor.
e. That caused them both to become rather poor.
例句(18.4a)中that的所指对象是言语行为,例句(18.4b)中是一个命题,例句(18.4c)中是一种描述方式,例句(18.4d)是一个事件,而例句(18.4e)是几个事件的组合。该领域仍旧期待着能够解释这些所指类型的鲁棒方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