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重点群体就业,《条例》明确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援助工作。
根据规定,上海要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作用,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对青年、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刑释解矫人员等重点群体细化就业帮扶措施。
“扶持重点群体实现更充分就业,对于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要提供精细化就业援助,并给予补贴扶持。”谈到贯彻实施《条例》、提升就业质量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青年和高校毕业生,要多措并举充分激发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上海老龄化程度长期居全国前列,充分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稳定的就业规模是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人社局表示,《条例》实施后,将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社会性流动,继续增强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协同性,建立面向常住人口、统一的就业服务、创业扶持、技能提升体系,为上海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合格的人力资源。
根据《条例》精神,上海还将鼓励规范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发展。上海市人社局称,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上海市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在线新经济等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催生了灵活就业群体加速壮大。
针对新就业形态,《条例》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依法合规用工,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还规定,上海要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权益。
“《条例》实施后,本市将进一步加大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建设、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不断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灵活就业创业环境。”上海市人社局上述负责人说。
随着《条例》3月1日起施行,2005年通过的《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将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