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当世界局势风云诡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的征程,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目标,如何实现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教育外事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题。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当前面临三重挑战。第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全球人员流动。为阻断疫情传播,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关闭边境和限制人员流动的防控措施,客观上打破了以实地访学、面对面交流为主的传统国际教育交流秩序。《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0-2021学年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较上一年度减少15%,疫情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二,西方臆造的意识形态斗争严重影响教育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应对中国和平发展,全面打压中国的发展利益。在教育领域也对正常的国际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横加干涉,如限制留学签证发放,限制中国留学人员就读数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无端制裁中国高校,给正常的国际教育交流蒙上一层阴影。第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升。民间教育交流首先是跨文化交流,对不同文化是否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流的预期和实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西方的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方式等有了基本的认知,但在交流中依然感到文化鸿沟的存在,这说明我们依然未能解码西方的文化基因,如何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以西方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是未来实质性提升交流合作水平的重要课题。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客观、全面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面临重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我国坚定不移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滞,教育国际交流持续助力教育现代化进程。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实施,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着重激发开放动力,持续引导提质增效。民间教育交流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标对表《意见》要求中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第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仍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虽然当前国际社会出现“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逆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的科学研判。深化教育国际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促进创新成果普惠全人类,仍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凝聚全球发展共识、开展互惠合作的全球重要公共产品,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为我国民间教育交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极大拓展了合作空间。第三,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尽快恢复和发展国际教育合作。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世界各国都千方百计发展因疫情而低迷的经济,迫切希望恢复和开辟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需求和信心也逐渐恢复。2021年10月,由协会主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吸引3000多位关心支持国际教育发展的海内外教育工作者与会。被誉为“中国留学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海内外教育机构参展。英国政府发布的最新《英国学生签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英国内政部共发放近43万份签证给国际学生及其家属,相比疫情前增长了55%,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43%,创有记录以来英国发放学生签证数之最。第四,新科技赋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疫情带来的“物理隔离”成为线上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云课堂”“云会议”“云展览”“云研学”等线上学习、交流、研讨形式不断涌现和成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育交流的形式极大丰富、效率极大提高、规模极大拓展。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民间教育交流将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的加持,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