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与西诗汉译词曲体问题

发布时间: 2018-12-04 09:07:21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郭沫若在译诗方面,素以占体见长。成仿吾称他为译诗方面“最有磨炼”者。但这节译诗,虽然古朴有汉魏风骨,译得却不很成功。首先,在词气高迈方面较原作技逊一筹。推其由,盖因误取五言形式,无异作茧自缚;规行矩步,如何施展得开!在音美方面,尚可差强人意,在形美方面,头六行尚与原作有暗合处,后8行则与原作之别有如东西南北马牛风。加之译文中又缀以“阢臬”之类的冷僻字,一望面知是以词就韵,更令人读之气短。若只据译文,如何欣赏得原作风姿?


笔者以为,这首诗的许多方面,译文都不宜加以改变。如第一行一共只有6个音节,汉译亦宜取五、六个字为佳。郭译将第2行提前,硬与第一行凑成 一联,原作的形美立刻消失。第7行的only独自居于第2节诗之首,两个音节,应模拟,郭译末表达出来。第9行的Listen!如惊雷电扫,叫人则声不得, 非听不可,译诗最好保留其原有风格,可译作“听!”之类。郭译达不到这些要求,关键就在于五合诗这种呆板的形式限制了译者,为了译文的整齐,不得不舍掉原诗形式,或削平长句补短句,颇有剜肉补疮之嫌。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处,笔者参考此诗旧译重译如下,供读者比较。


苍海静入夜。

正朝满,长峡托孤月!

看法兰西岸,灯火明灭。

英伦峭壁森森,光熠熠,

崖下风烟一时绝。

凭窗立,觉夜气清和透心冽!

远望,月洗平沙千方里, 

排浪一线翻霜雪,

听!潮卷砾石声威烈,

又回首,怒掷高滩侧。

才至也,又消歇,

慢调如泣轻吟处。

愁音万古声声切!


译文在形式上基本上是模拟原作。第1行原诗6个音节,译诗亦为5个字;第2行原诗8个音节,译诗亦为8个字;第3行原诗9个音节,译诗亦为9个字;笫4行原诗10个音节,译诗为9个字个字;笫6行原诗10个音节,译诗为11个字个字;第7行原诗8个音节,译诗为9个字;第8行原诗8个音节,译诗为7个字;笫9行原诗8个音节,译诗8个字;余五行及第5行,原诗音节和译诗字数一般相差两个音节。这样处理,是略加变通的做法;若亦步亦趋,扣得更紧,自然也不是难事,但有时考虑到牺牲一两个音节更有助于情绪的表达,也就稍加调整,除非万不得巳,绝不能变动过大,弄得原形和摹拟形面目全非。此外,原诗较突出的句式结构、停顿等也应设法摹拟传达出来,如第1行“苍海静入夜”,是原诗最短的一行,自不能译成长句。第2行“正潮满”,第7行“远望”,第9行“听!”等形式,都不宜改动。而这些长短错杂的诗行读起来有一种词曲风味,表情达意,比呆板的五七言要明显地优越一些。故拙文以为不少西诗汉译古体有取体不精审的毛病。以郭老的诗才而论,要译好《多佛海岸》一诗本不成为问题,然终至译而不惬人意者,就在机械套用五言诗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