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辩

发布时间: 2018-11-29 09:03:2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在翻译界流传甚广,钱先生博通中外,综贯百家,凡有所论,立...



一个极受尊崇的观点,即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在翻译界流传甚广。钱先生博通中外,综贯百家,凡有所论,立意必高。故此译论流传甚广,成为译界评论者的口 头禅。就翻译的抽象标准演进史而言,“化境”论确是继“信、达、雅”论、“传神论”之后最深刻的论点;但就翻译的具体标准演迸史而言,此论则又是最不切实用的论点。


追搠起来,“化境”论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对于文学家而言,翻译常常被推为再创作艺术,所以文艺理论尤其是诗论多可以应用于翻译理论。故信、达、雅之类乃至后来的传神、神韵之类的提法,多半是将文论移用于译论,而至钱钟书先生,则译论不仅倚重文论(尤以诗论比附译论),更兼有佛学的空灵境界,遂有化境之说。汉末之求质,唐之求信,严复之求信、达、雅,已令译界聚讼纷纭,但其大体,似尚有些具体的东西可以把握,虽不甚明白,总可看出些眉目,至传神说一出,这个标准就有些玄起来,令人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译文信与不信,还可以依据原作进行比较。纵然理解有别,总有些根据。面传神之神,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只是对全文总体精神的一种主观感受。当 然,传神说一出,实际上是把对表层结构的传达问题引向对深层结构的传达问题,功劳是明显的;但因为完全离开形来谈神,往往沦为空谈,实际上只是在助长美化译法。形之不存,神将焉附?传神说比之其他标准,重原作的实质性内容,功绩固在,但并不切实有用,将标准抽象化,等于抽掉了标准的具体内容。中国翻译理论至此实际上是在重“倍”的基础上,强调达、雅。到了钱先生的化境论,这个理论顿时愈来愈玄,终至于化得无影无踪。因为“化境”只是译者或读者在读译作和原作时产生的一种总的心理感受,而于同一作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体会绝对不一致。



微信公众号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