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节奏与韵式,一元与多元

发布时间: 2018-06-19 09:20:5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此外,汉字都是非常规范的开音节字,基本上没有结尾辅音音节。除极少数“啊”、“欧” 之类的字只由元音构成外,其余都是一辅一韵(前辅后韵)结伴而行。元音比辅音响亮、悦耳,作为尾韵重复使用,特别能增强听觉上的感受,产生余韵悠远的音象美,所以汉诗的韵脚效果非常强,连两、三岁的中国儿童都能感受到它。例如家喻户晓的五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就特别使孩子们百读不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韵美。总结起来,这种音韵美之所以特别显著,就在于汉语具备下述得天独厚的条件:1)汉字大多为开音节,不受结尾辅音的干扰,只用元音音节(韵母)作韵脚最容易产生响亮、持久的音象效果;2)汉语同韵字多,几乎每种韵脚都能找到成百上千的同韵字,所以容许中国诗人驾轻就熟地采用一元韵式,而一元韵式最能增强韵味效果;3)汉字有声调,能够借平仄四声组合出音韵铿锵、抑扬顿挫、音乐性特强的音韵效果;4)汉字均为单音节,一个音就是一个音,没有半点含糊。这种单一性造成的音响效果较之多重性音响更容易为人耳所分辨、捕捉,故更能留下深刻印象。记得法国学者萨塞在一本叫做《一种戏剧理论》 的书中说过要使一种印象能够强烈与持久,它就必须是单一的”。


西诗则不然。由于印欧语存在着大量以辅音结尾的词,西诗韵脚的响亮度和持久度都受到影响。尤其是当韵脚为以清辅音结尾的短元音时,韵脚一晃就过去了,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感受韵味,加上西诗又频繁使用多元韵式,则该韵脚就更难在读者心中留下较深的印象。其次,由于印欧语可供选择的同韵词太少,许多西方诗人(包括大诗人在内)苦于凑韵,常常不得不采用种种迁就手段,例如重音不同,亦勉强相押;元音不同,然拼写宇母相同,亦相押 (谓之“眼韵”,即形同而音不同);或元音虽同,然其结尾辅音不相同,有时也相押。结果,同汉诗相比许多西诗的尾韵押得不工整、不自然,给人的印象是, 似乎诗人们在押韵方面敷衍塞责,其实,这倒是有点冤枉他们,因为印欧语本身作为诗歌媒介的若干落后因素有时确使他们无计可施。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