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因疏忽引起的漏译分析
2023-10-01 10:34:43    etogether.net    网络    


为了揭示漏译的一般规律,我们曾做过专门的统、计,结果发现:

甲 漏译的语言单位,以漏译频率的大小排列顺序是:单词、词组、词缀、字母、句子、标点———其中单词漏译的频率最高,为字母、句子或标点的十倍以上。

乙 被漏译的部分就其内容来说,以漏译频率大小为序,可排列如下:属性、时空范围、数量、概念、程度、语气、联系——其中以属性被漏译的频率为最高,相当于“联系”漏译率之三倍半。

丙 再就句子成分作综合分析,则发现被漏译的以状语占一大半,定语次之——占四分之一弱。

丁 关于漏译的心理原因之分析:以上甲、乙、丙三项分析,都是针对客观译品本身的。为了防止、检查并纠正漏译,还必须对翻译工作参与者的主观心理进行分析。但由于观察到的实际资料不足,这种分析的主观性较大,因此,只供读者参考。


下面就是造成漏译的几种可能的原因。

1. 从大多数情况来看,漏译是无意识的;

2. 但有一些漏译,却是有意识的,如:

(1) 译者认为原文的内容无关宏旨,略去不译问题不大。

(2) 译者喜欢用某一种表达方法或修辞手段,如不漏译就碍手碍脚,不如干脆漏译,比较顺手。

(3) 在译者看来,原文如不漏译就显得矛盾,而漏译就能“缓和”或“解决”这一矛盾。

(4) 有的译品因注明是“摘译”或“本书内容略有删节”,所以有的译者在心理上有“反正不是全译”的情绪,从而虽不在删节范围之内的文字,就难免有乘便不译了事的。

(5) 经常从事“摘译”的同志,由于在心理上已“习调成自然”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漏译些什么,而并不怎么在意。

根据以上分析,要防止漏译,就得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求在翻译活动的每一道工序中都能集中思想避免无意识的疏忽,又得消除造成有意识漏译的种种心理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语言与灵知
下一篇:翻译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