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信息论角度的翻译批评
2019-07-02 08:58:09    etogether.net    网络    



例1:全国人大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supreme legislature top law-making body top legislature 以上政治机构名称英译时常以同位语的形式补充其功能,以便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的主要对外媒体常采用这种因冗余不足而增词加注的手法,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在表述中国文化特有概念时同样如此。


例2:清明节

The Brightness Day, a festival when Chinese traditionally pay homage to their ancestors.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补充其内涵,恐怕无法让英语读者理解。


例3:1644年,李自成挥师北上,攻入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就此覆亡。

In 1644 the rebel leader Li Zicheng marched north with his troops, attacking and capturing Beijing. Chongzhen, the last Ming Emperor,hanged himself on Coal Hill. Thus the Ming dynasty collapsed.

有关中国的文化历史人物英译时不增加冗余成分英语读者肯定无法理解。


2.2 冗余过度需删繁就简,减词求实

汉语中某些习惯表达法含有适度的冗余成分,若逐词对译成英语,会使译文冗余过多,违反英文简练的风格。在这种情况下, 译若应放开手脚,或删除冗词赘语,或改头换面,另立门户,使译文符合英语行文习惯和读者的审美情趣。"中式英语的标志便是冗词赘语”。汉英翻译中最容易出现此类错误, 啰嗦累赘,让人读来苦不堪言。译者应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原文,防止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译文。


2.2.1 范畴词

汉语中有大量意义空泛但语法上不可或缺的词,如“任务”、 “现象”、“情况”、“过程”、“工作”、“事业”、“因素”、“态度”、“局面”、 “状况”等。这些词表明事物的范畴或属性,大多没有实质内容。这类词语若照搬到英语中势必冗余过多,因此译者应“忍痛割爱”, 予以删除。以下各例中汉语原文加下划线部分属于冗余成分,忽略不译。


例4:我们党结束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纷扰不安的局面。

Our Party put an end to the social unrest and upheaval of that time.

原句中“社会动荡和纷扰不安”本身就是ー种局面。“局面”可以和“结束”搭配,语法上不可缺少,但在意义上属于冗余成分,因此必须删除。


例5:实践证明,我们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In practice, our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协调”ー词已蕴含了“关系”、“做法”的意义,故两词均略去不译。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某些英文报刊名称的汉译
下一篇:专有名词外译汉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