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士、汉学家晁德莅(Angelo Zottoli)编译出版了《中国文化教程》(拉丁文本)5卷,德•比西于1897年将其转译成法文,在法文本第一卷内即有《杀狗劝夫》、《东堂老》、《潇湘雨》、《来生债》、《薛仁贵》、《马陵道》等剧的摘译及李渔《慎鸾交》第二十出、《风筝误》第六出和《奈何天》第二出的译文。阿•布律吉埃•德索絮姆(A. Bruguiere de Sorsum)根据德•庇时(J.E.Davis)的英译本转译了《老生儿:中国喜剧》(Lao-seng-eul, Comédie Chinoise, suivie de san-iu-leau; ou les trois étages concacrés,conto moral),于1819年由巴黎雷伊与格拉维埃出版社出版。1891年,《亚洲杂志》136卷又刊载了于阿里 (Camille Imbault - Huart)所翻译的李渔“笠翁10种曲”的第十种 《比目鱼》(Les deux soles ou acteur par amour, drame chinois er prose et en verse )。
到20世纪,法国和西方的戏剧力图突破传统的写实格局,寻求新的表现方法,因此,格外重视被西方人视为非写实主义典范的中国传统戏剧。法国学术界,一方面致力于戏剧表现程式和艺术奥秘的探索,另一方面则继续翻译介绍中国的传统戏剧作品。例如,路易•拉卢瓦(Louis Laloy)翻译了马致远的《黄梁梦》,1935年由巴黎德克莱德布鲁韦出版社出版。书名是《黄梁梦:十三世纪道家戏剧》(Le Reve du millet Jaune, drame Taoiste du XIII siècle)。早在1921年,夏尔特的尔迪莱印刷所就出版过拉卢•瓦译的《汉宫秋》(Le chaqrin au palais des Han)。其后,李治华翻译了《忍字记》、《破家子弟》、《汉宫秋》(1962年巴黎版)等杂剧。徐仲年在其译著《中国诗文选》(1933)中也收《汉宫秋》第四折, 《窦娥冤》片断,《牡丹亭》第四出“腐儒叹”,《长生殿》第二十九出 “闻铃”,《桃花扇》第二十二出“守楼”等的摘译。在研究中国戏曲的活动中,除了少数法国汉学家外,其主力军是当时居留法国的中国籍学者。他们凭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切认识和热爱,同法国汉学家一道,对中国戏剧的剧情、程式化动作、脸谱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了新的突破。如朱家健著有《中国戏剧》(1900年),陈绵著有《中国近代戏剧分类注解》(1929年), 蒋凯恩有《昆曲:关于中国古典戏剧》(1932年),李治华著有《元代戏曲的坚韧性及其他》(1963年),等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