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话轮长度。根据200篇有声材料的分析结果,有些材料以日常对话的形式存在,话轮多由1-3个句子组成,话轮的长度与信息量均比较小,比较有利于译员的记忆与笔记,材料难度得分为0。相比之下,有些材料的话轮稍长一些,多由4-6个句子组成,如讨论、采访、访谈等,信息量较大,笔记难度较高,难度得分为1;还有相当数量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机构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其言语发布的话轮通常达到甚至超过6个句子,典型者如中国国务院总理记者招待会。这一部分材料的话轮长度最大,对译员的笔记及大脑负载均形成强有力的挑战,难度得分最高。
(4)词汇。从语料的分析情况看,有些材料低频词数量少,基本不含复杂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字等,难度得分为0;有些材料低频词较多,尤其含有较多复杂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字等,难度得分为1;有些材料充斥大量复杂的、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字等,对译员的词汇储备与存量提出很高的要求,难度得分为2。
(5)句法。句法因素主要考虑单、复句的比例及句法结构的复杂程度。有些材料单句比例占优势,句法结构简单,难度得分为0;有些材料单句、复句比例相当,句法结构较复杂,难度得分为1;有些材料复句比例明显占优势,句法结构很复杂,难度得分为2。
(6)逻辑。逻辑因素考察句内、句间各个相关信息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复杂程度及逻辑用语的使用情况。有的材料各个相关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简单,逻辑用语很明显,难度得分为0;有的材料各个相关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较复杂,逻辑用语不太明显,难度得分为1;有的材料各个相关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复杂,逻辑用语很不明显,给译员的解读带来很大的困难,难度得分为2。
(7)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主要考察文本包含的文化信息量大小以及文化信息与译入语文化的间距。有的材料包含的文化信息量很少,文化信息与译入语文化的差异度也很小,难度得分为0;有的材料包含的文化信息量较大,文化信息与译入语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给传译造成一定的困难,难度得分为1;有的材料包含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文化信息与译入语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间距,给传译造成很大困难,难度得分为2。
(8)专题与百科知识因素。专题与百科知识因素主要考察文本所包含的专题与百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的材料所涉及的专题与百科知识较少,且浅显易懂,难度得分为0;有的材料所涉及的专题与百科知识较多,且比较艰深,要求译者具备比较广博的言外知识,难度得分为1;有的材料所涉及的专题与百科知识很多,且非常艰深,对译者的言外知识存量要求很高,难度得分为2。
在明确各个难度项目的评分标准之后,将每一篇有声材料在八大难度项目上的得分累加即为该材料的难度总分。难度总分理论上最低为0分,最高
为16分,其中0-5分的区间为初阶难度,6-11分的区间为中阶难度,11-16分的区间为高阶难度(如表2所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