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我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为何能稳步提升

发布时间: 2024-05-31 15:24:58   作者:中国教育报 焦以璇 李 帆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摘要: 一年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从第23位升到第21位,我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为何能稳步提升。


  5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教育强国指数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在纳入排名的129个国家中,中国教育强国指数位次上升2位,排名第21位。

  教育强国指数是什么?如何解读中国排名的上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马晓强。


  教育强国指数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强国明确为到2035年必须“建成”的目标之一,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

  “建成教育强国是一个国际比较概念。”马晓强表示,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我们必须思考这些问题:世界上哪些国家是教育强国?中国的教育发展处于国际上什么水平?要建成教育强国,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努力方向是什么?“概括来说,就是世界如何、中国怎样、教育何为3个问题。”

  作为全国教育科研战线排头兵,中国教科院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这3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如何确定世界教育强国的标准和范围,是教育强国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为了给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画像”,课题组建立了一套教育强国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进行教育强国指数的测算。

  指数测算的前提是掌握大量客观数据。马晓强介绍,课题组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联盟等国际组织公开的数据库里筛选出跟教育相关的指标,最后确定了14项教育强国指数测算指标,划分为教育公平、质量水平、服务能力3个维度。

  “要让大家信得过,测算结果必须是可追溯的,可反复验证的。”马晓强表示,经测算,世界教育强国共有15个,这些国家在各维度的综合表现整体较优。中国教育强国指数位次上升2位,排名第21位。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至2023年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进步28位,进步幅度仍居全球首位。


  排名上升的驱动力在哪儿

  从第23位到第21位,位次小变动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一方面,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基础教育质量指标继续维持在高位。”马晓强解释,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扎实训练得到国际认可,不仅多次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抢眼,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映出的学生阅读、数学等学科的合格率与PISA测验反映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达标率基本相当,整体达到排名前15位国家水平。同时,一年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中有升,2023年达到91.8%。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马晓强认为,从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到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基础教育基点越夯越实,教育强国建设步履愈发铿锵。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另一方面,新的增长领域表现出色,与2022年相比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科学研究指标进步最明显。”马晓强说。

  研究表明,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与排名前15位国家的平均水平(86.9%以上)差距逐渐缩小;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高校排名中,我国入选Top200的高校数逐步增加,2023年各排名平均入选数相较2022年增加2所,排名提升1位,位居世界第5位;我国科学家占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比例逐年提高,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

  此外,部分优势指标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比如我国数字化人力资本得分不断提高。根据欧盟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报告,我国排名提升,最新排名为第15位。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中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国内主要为理工科)学科占比位于各国前列,该比例持续保持在40%以上。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