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人文学科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部分国家人文学科发展趋势观察

发布时间: 2024-01-11 16:47:22   作者:中国教育报 刘彩之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一项调查发现,2022年,只有7%的哈佛大学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低于2012年的20%,而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值则接近30%。过去十几年,哈佛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减少了约3/4。

  “这是一种保障措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路易莎·蒙蒂说,“关键是谁会雇用你。”她热爱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学,但是选择的专业是商务类。另一名学生贾斯汀·科瓦奇热爱写作和阅读,但是他放弃文学,投身数据科学领域。

  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教授詹姆斯·夏皮罗说:“几年前,我还认为人文学科入学人数持续下降是一个可逆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教授在向学生推销这些专业方面做得不够好,但现在我不相信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在2000年之前,我1个月大概读5本小说。但我现在1个月读1本就已经算很多了。这并不是因为我对小说失去了兴趣,而是因为我在阅读上百个网站、听不同的播客。”

  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决定削减人文社科项目的同时,该校部分学生和教师在校园内进行了抗议活动。一名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提出:“西弗吉尼亚大学是一个学校而不是商业机构,这些决定会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师的就职机会,让学校产生更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数字时代人文学科需要寻找新出路

  在科技不断变革创新的当下,人文学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似乎逐渐式微。但人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价值,并在整个学科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耶胡达·莱布勒,一家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首席技术和战略官提出,技术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迫切要求我们思考有关人性的关键问题,而哲学、历史、法律、政治和语言学等学科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人工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出色的算法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固然是社会所需要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世界有深刻理解的人,例如哲学家、政策制定者、人类学家和其他思想家来指导人工智能,设定限制,并在人类失败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由此可见,社会变革不是只关乎技术和科学,更需要人文学科作为支柱,指导其发展。

  如何改变人文学科在当下的处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高校正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为人文学科寻求新的出路。

  在美国杨百翰大学,管理人员创建了“人文+”项目。学校的咨询中心经常建议人文专业的学生选择一门辅修课程,以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人文学院助理院长谢拉米·贾拉表示,人文专业的毕业生是有效的沟通者、文化的交流者。这些能力对潜在雇主来说很有价值。杨百翰大学英语系教授布莱恩·杰克逊指出:“如果市场继续需要有效的沟通者——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情商和交流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将需要人文专业的学生。”目前,他正领导人文学院的一个工作组,探索如何将ChatGPT融入课堂。

  美国希拉姆学院着眼培养更具综合性思维的文科人才,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期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希拉姆学院以人文学科为基础,积极进行跨学科领域尝试,打开了人文学科在未来的更多可能。

  俄罗斯也在积极进行人文学科的数字化革新。一方面,引入云服务,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在线获取教育资源,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项目,旨在培养数字人文、计算机和其他领域所需要的有竞争力的跨学科专家。文科数字化革新旨在推动人文学科更好地、更快地跟上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培养数字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日本的山口大学也在推进“文理融合”的新型文科教育,并设立文理融合型的新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超越文理局限的多方面知识、能以日语和英语作为工具、具备高超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不难看出,文科改革的重点在于跨学科融合,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家应该参与未来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匹配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毫无疑问,未来将是跨学科的,人文主义者应该在塑造未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哈佛大学天文系教授亚伯拉罕·勒布说。(作者单位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