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文学科发展。视觉中国 供图
几个月前,美国知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英语专业的终结》(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的文章,揭示人文学科的衰落和凋零,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师生担忧人文学科的前途。
其实,人文学科的衰落不是美国大学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发达国家亦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背后映射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劳动者对新兴专业与职业的追求。
多重压力下人文学科缩减招生
近年来,美国高校人文学科受到重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疫情后,美国数十所精英大学暂停了140多个人文社科领域博士项目的招生。
2021年,纽约大学不再招收英语系博士生,芝加哥大学暂停了比较文学系博士招生,布朗大学暂停招收美国研究、历史学、政治学的博士生,阿拉斯加大学更是宣布一次性暂停39个人文社科领域的本硕博项目。2023年,玛丽蒙特大学董事会决定,将逐步取消艺术、英语、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项目。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宣布,将逐步淘汰英语、西班牙语、历史学等本科专业。西弗吉尼亚大学计划撤销9%的专业,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院在内的全部外语系,以及7%的教职工。本科生将不能再学习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研究生也不能再攻读语言学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位。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外语、文学和语言学领域授予的学士学位数量每年下降25%。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曾经十分重视人文学科的大学中。
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关闭考古系。朴茨茅斯大学裁掉了英语学院一半以上的系所。阿斯顿大学宣布关闭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伦敦南岸大学宣布取消历史和人文地理学位课程。桑德兰大学、切斯特大学、莱斯特大学和赫尔大学也陆续宣布裁撤人文学科。
在澳大利亚,位于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削减了103门课程,并停止戏剧学位的招生。悉尼大学削减了20多个政府和国际关系相关学科,其艺术和社会科学系约8%的课程被削减。
各国高校人文学科缩招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疫情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财政投入有所减少。比如,美国很多州削减了对公立大学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国际学生因封控政策无法入学,导致相应的学费收入大幅减少,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的后续选择。
其次,追求资金的高效使用。与政府资金投入减少相对应的,是大学需要更多资金改造校园设备、投资新的项目,以吸引更多学生进入校园,并在高校排名榜上冲刺更高的位置。2021年,英国教育部部长宣布削减50%的大学艺术和文化项目经费,并将节省下来的资金转移到医学和计算机等其他领域。近20年来,英国专注于“高回报”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强调培养青年的就业竞争力,致力于“为所有青年的未来职业选择打开各种大门”。
“面包”和技术发展影响学生选择
据统计,2017年至2022年,美国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相关专业四年制本科生人数飙升34%,达到约53.7万人,而英语文学专业人数暴跌23%,降至约11.3万人,历史专业下降12%,只有约7.7万人。
面对下行的经济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包与理想”的抉择中选择了前者。大学生越来越需要能够直接帮助他们找到稳定和高薪工作的专业。高昂的大学学费,让许多学生背负巨额贷款,因此,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尽快还清债务的专业。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列出的2023年“100个最佳工作”榜单,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软件工程师、执业护士、医学与健康服务经理、外科医生、信息安全分析师、理疗师、金融经理、IT经理、网站开发人员、牙医,基本与文科专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