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场“地震式”改革

发布时间: 2020-08-26 14:53:10   作者:黄典林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公布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几乎囊括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主要环节和构成要素,被媒体叹为“地震式...



  近来一段时间,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话题始终热度不减。先是月初,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公布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几乎囊括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主要环节和构成要素,被媒体叹为“地震式”改革。就在最近,清华大学宣布新闻与传播学科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提高中国国际传播全球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发展,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培养机制不健全、过程粗放、质量不高等问题,不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日益空洞化、与现实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落差日益凸显,新闻传播学科也不例外。备受关注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以及被争先解读的几家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和进行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革,而改革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直击痛点。新闻传播学科由于学科底子薄,研究生教育起步晚,无论是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是学术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定位认识不清,不少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这两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师资要求、课程设置、质量把关等环节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结果导致很多专业型硕士最终成为学制更短的学术型硕士的翻版。在媒介融合日益深入发展、传媒技术变革一日千里的当下,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导致不少院校输出的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越来越难以满足传媒行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新闻传播学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还面临着成为升级版本科教育的风险。不少院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依然停留在概论层次,缺乏对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发现和解决学术问题能力的系统培养。不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缺乏问题意识,对通行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十分突出。


  新闻传播学科中的这些问题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自然、人文、社科等不同学科大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快速增加,相应的制度安排却日益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客观要求,最终导致研究生教育逐步背离了服务社会发展和提供原创性知识贡献的初心和本位。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