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周谷平认为,新时代,我们要更多地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与高度来深入推进留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作用。要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更全面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建设服务。要发挥教育在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通过留学渠道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推进沿线各国文化相识相融。优化对外援助体系,强化“走出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进与沿线国家的理解互信,为“一带一路”倡议奠定良好民意基础。
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扬州大学教授周新国认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中外,都有一批批学人赴异域留学,成为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亮丽的风景线。中国近代以来的留学生,数量之大,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而壮观的。在历史学诸多研究领域中,“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对人类文明交流、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认为,一代代留美学生对美国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美教育及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留学生对中国教育乃至各方面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未来主题可以拓展到“留学生与世界的现代化”问题,以国际视野来关注和探讨留学生与现代化问题,促进留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东道主江苏师范大学是我国较早研究留学史的高校,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留学教育的研究已有30余年。此次研讨会主要策划者、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周棉表示,留学教育研究不能局限于留学史,还应紧密结合现实,纳入教育学科和跨学科建设体系,并积极开展留学生与“一带一路”等课题的研究,促进中外教育及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朱国亮系《神州学人》杂志副总编辑、陈健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