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扩大派遣留学人员重要决策推动下,我国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留学人员工作方针指引下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号召引领下,我国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回国热。
留学生是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李子建认为,在留学潮与回国热的背景下,中国留学生遍布全球,大批留学生学成后回到国内大学发展,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这种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将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在他看来,有必要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认识和整理留学生与中外教育交流的内涵及经验,使中国教育在经历交流碰撞之后,持续蜕变并不断创新,迎接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双一流”建设与留学生关系密切。东南大学教授耿有权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双一流”建设与留学生的关系。他认为,没有留学生参与的“双一流”是不完整的“双一流”。留学生就像“架桥者”,在世界之间或一流大学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世界强国一流大学的留学生群体及其回国对国家建设影响深远,杰出留学生在一流大学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方面发挥着关键性或奠基性作用。不同时代的留学生对一流大学理念的传播和实践,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开展,完全照搬照抄或拒绝排斥国际经验都是行不通的。他表示,当代中国留学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传播和实践一流大学理念,但唯有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才是根本之道。
留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近代以来,我国大批留学人员负笈求学的足迹,记录着中华儿女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伴随着我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性跨越。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回国服务,大批归国人员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温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认同留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巨大贡献,并呼吁加强研究,推动留学生进一步“发挥作用”“堪当大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从1872年幼童留美开始至今的留学活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纵观近代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留学主流群体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10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回国的留学人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促进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他认为,留学生是近代以来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不断抛出新的思想,推动新的变革,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今天还是未来,人们都可以从这一批批留学群英身上吸取足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