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各地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的问题剖析
各地地方政府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线城市对潜在人才关注不够,人才生活环境“后顾有忧”。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人才发展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往往出于防止“大城市病”的发展动机,偏向于利用城市天然的“虹吸效应”优势吸引应届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才等潜在人才,而在政策上不加以倾斜。户籍门槛高筑、生活成本高涨的生活环境压力使得应届毕业生等潜在人才对一线城市望而却步。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有所回落,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出率达到0.28%,其中北京的人才净流出率为0.36%。尽管当前一线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仍占据制高点,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
二三线城市政策偏好存在同质化现象。一是引才类型同质化严重。虽然各地均强调人才发展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匹配,但从各地出台政策来看,多模糊围绕几大新兴产业,并未进行深入细分,笼统关注传统意义上高端人才,暴露出城市自身对人才需求缺乏精准定位。二是引才手段同质化严重。“送钱、送房、送户口”的“三送”或“多送”政策成为绝大多数主流二线城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招揽吸引人才的主要着力点。三是片面注重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会强化人才的身份等级意识,弱化有效成果导向,不利于人才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和人才的后续培养。
缺乏长期战略设计,以短期物质利益刺激取代长期公共服务优化。综览当前我国各地在引才及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政策,大多注重眼前问题或者短期物质利益刺激,忽视长期发展战略设计与公共服务优化;重视眼前人口问题解决与特定人群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忽视城市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各地人才发展环境普遍面临就业吸纳能力不足、人才市场环境发展落后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二三线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高端岗位匮乏,资源分散,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程度较低,服务功能有限,很难适应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要求,难以在引才引智的同时,做好用人留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引才本身不是目的,用才才是根本。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是一时权宜,而是长久之计。想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做到留才育才用才,就必须拓宽人才战略的深度和广度。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需要基于当地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一线城市应在优化工作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同时优化生活环境;中小城市必须脱离当前人才政策同质、发展战略同构的局面,明确自身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厘清自身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找准合适的切入优势,因地制宜地针对稀缺人才与人才生态整体发展营造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需要基于人才市场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尊重用人单位作为吸引就业、吸纳人才的主体角色,明晰以基层为主体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