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交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叠加。面对人类发展处于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相系的亚洲各国应该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亚洲人民热切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战胜文明冲突,唯有文明对话、文明交流、文明互鉴。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天下大同的秘诀在于相知相爱。
作为文明的重要支柱,教育务必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亚洲教育发展,我国启动与亚洲各国的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如2008年开启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形成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10+1+N”合作模式,又如2003年发起的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奉行“架起亚洲教育合作桥梁”的宗旨。
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为文明交流互鉴拓展新途径,一系列亚洲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6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为中国大学第一所海外分校,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中国首个海外“鲁班工坊”落户泰国。秉承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亚洲教育交流合作可完善亚洲教育治理,进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以培育亚洲青年一代实现美美与共。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文明对话的真实写照。青少年学生是文明交流互鉴乐章中最跃动的音符。最近发布的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数据显示,亚洲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9.95%。人数最多的15个生源国中,大多数为周边国家,其中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位列前四。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要依靠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
教育可助力青少年学生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敞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的养分。循着“一带一路”,让教育沐浴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必将在亚洲各国青少年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在美美与共中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4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