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 反映美国“被追赶焦虑”

发布时间: 2019-05-23 14:50:13   作者:徐立凡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用行政命令操纵高校自治并不容易


  虽然特朗普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系统卡住留学名额,但要让美国高校完全配合,并改变招生政策并不容易。


  一方面,美国大学自治传统受到宪法保护,即使是公立大学,政府除了增减财政拨款和校董提名权外,没有干预大学运营的权力,麻省理工这样的私立常春藤大学更是一个完全的自治机构。


  强行用行政命令干预高校自治,甚至深入到招生这样的具体环节,有可能引发与宪政对撞的危机。所以,虽然不能排除有个别高校出于各种原因会收紧留学名额,但更多的高校不会随之起舞。


  另一方面,招收国际学生既代表着美国高校引以为傲的多样性传统,又能换取服务顺差,收紧口袋等于砸自己的牌子,砸自己的饭碗。像STEM专业,研究生以上80%是国际学生,对于多数美国高校来说,也不可能缩减。


  需正视美国“七伤拳”的负面效应


  相较而言,欧洲英法等国的做法要开放得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内政大臣位置上时,因在移民、留学政策上态度强烈,曾有“留学生杀手”之称。


  但从2016年以后,英国通过简化国际学生研究生签证申请流程,延长国际学生研究生课程签证时长,放宽了留学政策。


  法国去年底启动了一项名叫《欢迎到法国》的计划,计划要求优先处理学生签证,简化相关程序,提高奖学金。


  5月16日,在欧洲的科技盛会“VIVATECH”上,马克龙还罕见地公开批评了特朗普政府对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表明了不跟随美国的意向。


  特朗普政府在留学政策上的一系列发力,本质上是一种“七伤拳”式的科技锁国。既伤人,也伤己。


  其虽然不明智,但也不得不防。最好的防身方式不言自明:以更开放的态度提高教育科技水准,以更认真的态度疏通产学研之间的机制障碍。


  而回到中国学生留美这件事情上看,家长也需要避免过于功利的进取方式。别再陷入“斯坦福招生骗局”,不要过度包装学生的资质贡献,为孩子输入正确的荣誉感。或者,把目光转向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他方向,寻找更开放包容的留学环境。这才是对美国留学歧视性政策最好的回应。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