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翻译者最大问题是中文功底”

发布时间: 2015-09-22 14:47:20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浏览次数:
摘要: 虽然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澄清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说法系被误读,但“垃圾论”仍几乎成为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身份标签。
        早报记者 徐萧 实习生 王紫汀
 
  虽然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澄清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说法系被误读,但“垃圾论”仍几乎成为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身份标签。
 
  但顾彬并没有放弃针对中国当代文学持续发声。从“中国作家应该沉默20年”、“中国作家当编剧很堕落”、“中国当代作家慷慨激昂让人受不了”,到“中国小说在德国是遭排斥的庸俗文学”,再到2013年因为批评莫言而引发和刘再复的论战,尽管其中充满不少误读和曲解,但是仍然可以明确看出,顾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总体上是持批评态度的。
 
  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顾彬,是德国著名汉学家、诗人和翻译家,自1995年起,顾彬出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至今,现还担任汕头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首任系主任等职。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同时,顾彬还担任《袖珍汉学》和《东方·方向》两份重要德文汉学/亚洲学期刊的主编。
 
  9月19日,顾彬来到上海长宁区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魏育青对谈“翻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他以德国现今图书市场上70%都是译文书为例证,说明翻译对于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主持人问到中国翻译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顾彬肯定地回答,是“在母语”——也就是中文水平的问题。
 
  顾彬为什么不待见
 
  中国当代文学
 
  顾彬对于当下中国文学的“不待见”,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两个对比:纵向的是与过去的对比,横向是与世界对比。与过去对比,他更欣赏中国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这构成了他批评的主要动力。顾彬开始对中国文学着迷也是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开始的。《德国之声》记者艾柯说,人们笑传顾彬是早晨五点起来读《论语》的那种人。“他爱的是中国的古代。”
 

微信公众号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