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体修辞性补偿

发布时间: 2019-06-16 08:55:4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对原作不单单是进行语言学分析和逻辑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忽视文学翻译的艺术本质...


实际上文体修辞性补偿很难和以上两种补偿分开。这种补偿主要是出于译文文体修辞、逻辑、审美的考虑而进行的,多用于文学翻译。目的是使译文符合英语文体修辞特点,因此ICM性质的补偿居多,文学语言具有很强的修辞性。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对原作不单单是进行语言学分析和逻辑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忽视文学翻译的艺术本质,归根到底,就是忽视文学翻译的社会作用。其结果,必然走上形式主义的翻译道路,复制出一批语言上正确,但艺术上苍白无力的文学译品来。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审美倾向存在较大差异。从纯文学角度讲, 汉英语言美学生成机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汉语长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情。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浓,所用语言简隽空灵,近乎诗化,具有一种朦胧美。中国古代的先哲对此也有深刻认识,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说的是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含蓄不露。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中国文学作品,“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约之内”,“山水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了四六骈体,行文用字宜双不宜单的习惯,汉语言 “四言” “八字”,多对仗、排比、对偶,助长了追求表达妍雅华美的倾向,反映出一种求和求同的审美心理。英语表达精细深刻,描绘直观客观,表达诉诸具象分析、逻辑的思辨及形合的构建。英语则重分析逻辑,甚至把“数理关系”誉为语言的形式美。所以,英译汉的翻译过程应是一个制造“意义空白”的过程,变“意义确定” 为“不确定”的过程,一个模糊美感抬头的过程。汉译英则反之。这也就是说,汉英翻译是一个变“意义不确定”为 “确定”的过程,一个模糊美感磨蚀的过程。

当然这个磨蚀过程可能 主要适用于文学领域一小部分纯文学作品的翻译,所谓的“确定”也是相对的,是因译者而异的。因为语篇具有不等程度的杂合性质, 这种“模糊美感磨蚀”现象也会在非文学语篇汉英翻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卩]既然是由“模糊”变为“明确”那么就必然涉及翻译 补偿问题。但是有时信息补偿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原文的修辞效果,例如许多汉语双关语的翻译[例(1)]。修辞性补偿种类繁多,这里仅就一些特殊修辞手段的处理举几个例子:谐音[例(2)]、歇后语 [例(3)]和语气词、情态词等增译。


(1) 棺材上画老虎---吓死人。

Painting a tiger on a coffin, frightening the dead (frightening me).

(2) —不用瞎担心事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一么事的桂圆?

一是委员!(茅盾《动摇》)

—We need not be worried about trouble now. And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a committee !

—What's a common tea?

—A committee!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