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关于莎士比亚商籁体诗的翻译对策问题

发布时间: 2019-02-11 09:17:2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从译诗中可以看出,梁译属于第一派译风,想用ababcdcdefefgg的韵式译,除了第1、3行与9、11行在押韵上重复之外,其余均间行押韵,力摹莎氏的原诗押韵格式。梁译在这个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如果为中国读者着想,则上诗的押韵在音美方面就未必美了。读者习惯了传统的中国一元韵式,难以从英诗的二元韵式中得到美感。在汉诗中,当“明月出天山”一出现,我们往往本能地记住“山”是an(安)韵,因此,当“苍茫云海间”的“间”字一出现时,正和我们的心理期待相同,我们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并期待在第四行重新碰到这个an音。所以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关”字一出时,人人觉得胸腔里无处不熨贴,无处不舒服。可是读梁译时,由于第一行是“想”结尾,第二行是“我”结尾,是二元韵式,读者不习惯于把两种发音都同时记住,顶多记住“想”“方”的韵脚效果(ang“昂”韵),可是刚记住这点,下面又换了韵,读者完全给弄糊涂了,他得另起炉灶,培养起新的韵脚感,并且仍然是二重的!由于绝大多数中国读者没有这种审美心理习惯,所以这种韵式在取得译诗的音美方面难以取得成功。但这种译法本身也是有功劳的,因为这为中国读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显示出莎翁商籁体诗原有的押韵格式。


辜译则属于第二派译风,由于采用了符合传统中国诗中较通行的一韵到底的韵式,故显得流畅、中听一些。这种韵似乎行行都在提醒读者:这是诗。当然,辜译亦有弊:即未传达莎诗原有韵式。利弊相较,我以为多元韵式(间行韵,如梁译)总使读者觉得自己好像在阅读散文似的,虽也算得一种风格,却不 如一元韵式音调铿锵,所以其音美效果在汉译中不太理想。当然,梁译法和辜译法对于诗歌翻译均有利弊,可以互补生辉,面不必独尊一家一法。至于第三种译法,道理十分明白,这里就不再举例了。这些译法与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译法相通,全译不可能,则取半可译;半可译尚不能,就取意译、神译、创译,力争形有失而援神补,神有亏而图形胜,自能左右逢源,译笔生辉。这一点中外汉诗英译译者的作法可以参考,他们多半是并不太顾及汉诗本身的押韵格式。例如汉诗一韵到底,译成英语诗后则常常根据情况换韵,很少有能够从头到尾也采用一元韵式的,尤其是当汉诗比较长时,在英译诗中要做到一韵到底,基本是不可能。所以,从客观情况来看,翻译诗歌时,根据母语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理韵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翻译莎士比亚商籁体诗对笔者来说是一种享受。在翻译之前,笔者曾阅读过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等先生的译本。梁译相当严谨,规行矩步,尽量扣紧原诗,译诗是成功的;缺点是过分拘谨,句式较板滞,似乎缺乏莎士比业原诗那种华美律动的诗风。屠译在用语通顺流畅方面下过很大的工夫,读起来颇具诗味,是相当成功的译本,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译本。不过在屠译中莎士比业原诗的华美风格有所减弱,有若十双关语似乎故意不曾加以处理。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则比前两家都朴素,开了另一种译风,加上对诗行中的语言难点有注解,所以既有可读性,也有学术性。缺点是语风过于浅白,诗味不及前两家浓郁。总起来说,这几个译本都起过很大的作用,功劳是很大的。拙译则是试图另辟蹊径,补苴罅漏,以期让莎士比亚商籁体诗多一种供读者鉴赏的面目, 结果如何,则尚待读者的评判。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语言冗余与翻译
  • 下一篇:话语分析与翻译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