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从写作的角度思考翻译

发布时间: 2018-12-07 09:10:0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像这样的基本语言问题(包括用词不准、搭配不当、语法错误),是翻译为外语时常见的问题。译者需要勤査词典、多读相关文本。这让我想起一家中国的外文杂志社对译者(包括中国的英文作者)提出的要求:“请尽量使用自己确实看到过或听到过的英文句子或结构。除非没办法,千万别按语法造句。”这项要求很有针对性。因为中国译者经常使用连自己都不敢确定的表达方法。注释中还有更多其他例子。


二、是事实问题。写文章要保证事实的准确性。如果把翻译当成写作,译者遇到原文事实方面的瑕疵,就需要纠正。这个问题,上面一则提示已经说明。另一方面,译文也要避免产生新的事实瑕疵。例如:


原文:

郑和受明朝廷派遣先后7次下南洋,开辟了有划时代意义的海上另一 条丝绸之路。

原译:

Zheng He was dispatched 7 times by the Ming emperor to South Ocean, and thus pioneered another epoch-making Silk Road on the Sea.

用单数emperor就错了,要改为emperors,因为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时,皇帝已经换了。

改译:

Zheng He sailed seven times on the orders of the Ming emperors to the countries of “Xi Yang” or the Western Ocean.


三、逻辑问题。写文章要保证前后连贯。如果把翻译当成写作,译文也要注意前后连贯。翻译的有些逻辑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看不到,但通读译文,便可能发现。例如:


原文:

到了明代,还有更为人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事。今天在座的有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嘉宾。新加坡及周遍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历时上被称之为 “南洋”,开始一度还以为是“西洋”,这有点像哥伦布把南美洲当成了印度。公元1405至1430 二十五年间,郑和受明朝廷派遣先后7次下南洋, 开辟了有划时代意义的海上另一条丝绸之路。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