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 2017-12-23 09:21:0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为了尽最大可能发挥译语优势,重现原语词汇的信息,译者必须根据原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色彩和功能等,对上述手法创造性...



文化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负载词汇在翻译手段上的变通和灵活的特点。既然在文化差异悬殊的中英两种语言间寻找到完全对应的文化负载词汇几平是不可能的,那么译者势必采用“直译(音译)+注解”、“直译+意译”或“意译”等方法来弥补或调整中英两种词汇在文化上的差别。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但并不意味着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截然分开。为了尽最大可能发挥译语优势,重现原语词汇的信息,译者必须根据原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色彩和功能等,对上述手法创造性地加以选择、融合和补充。


在鲁迅的小说选集中,常常遇见一些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成语和典故。根据语义重点原则,如果原文语境突出了这类词语所蕴含的文化色彩或意象,并且这种色彩或意象往往能激发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原作品人物或主题的理解, 那么译文应尽量保留原语同汇的民族文化特色。这样既有利于文化交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译语的语言表现力。对于此类成语和典故,采用“直译(音译)+注解”的方法比较妥当。试以下句 中的“西施”为例: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圓规式的姿势。


“西施”是传说中春秋战国时代一位越国美女,后来“西施”一词成了姿色出众者的代名词。在小说中作者将过去的“杨二嫂”比做“西施”,是別具匠心的。记忆中的杨二嫂是公认的如西施一般 美丽的女人,而如今却被生活折磨成凶悍、尖刻、如同“圆规”般丑陋的人物。“西施”与“圆规”两种迥然不同的形象对照,深刻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美好事物的虚幻及憧憬的破灭。作者实际上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刻画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本质变化。为了帮助英语读者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在这篇小说中特有的鲜明对照,“西施”一词的翻译就应该强调突出文化意象, 采用“音译+注释”的方法。如“豆腐西施”译为“Bean curd Xi Shi”,然后加上脚注:the name of a famous beaut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