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的社会效益观

发布时间: 2017-08-30 14:44:5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翻译的社会效益观还牵涉到一个目的语的时尚性问题。所谓“时尚性”,指某种倾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的普遍性和暂时性。文风也是这样。古典汉语在汉语漫长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相对短暂的、有历史特色的文体时尚。在英语中,以塞缪尔·约翰逊和爱德华·吉本⑤为代表的18、19世纪高雅体也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语言是发展的,从长远的观点看,语言的稳定性是一个相对概念,语言的非稳定性是一个绝对概念。从这一观点出发,就翻译而言,我们可以推导出目的语的文风时尚性原则,即: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坚持社会效益观,翻译的目的语应该与当代文风时尚相适应、与当代读者所公认的可读性标准相适应,而不应置当代于不顾、与当代文风的基本特征和体式格格不入。譬如,我们不能用吉本或约翰逊式的古雅英语翻译今日中国的报刊社论,用曹雪芹的京白翻译阿瑟•米勒的剧本。当代汉语崇尚欣畅明晓的文风。当代英语力求简洁畅达,总的说来已经洗刷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矫饰之风,虽然有时也不是完全读不到故作典雅的英语,但今天的读者大抵都能分辨出,那只不过是当代英语平易的洪流中的一点剌耳的历史杂音。

(三)目的语的文体适应性原则
从社会效益的观点出发,我们还必须恪守目的语与原语文体的对应问题。文体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反过来说,社会功能必须落实在文体上:特定的社会交际情境要求特定的文体与之相适应。比如, 公文要求反映某一行政机构或组织的权威性,要求表现出题材的重要性,因而倾向于大词、长句、行文忌流俗。我们在翻译公文材料时,就必须悉心把握住公文文体的特征,并将它对应地反映在目的语中。“语贵适境,文贵适体”。只有在文体与语言情境相适应的情况下,语言的社会功能才能相得益彰。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