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口译理解的关键:听觉解码

发布时间: 2017-06-19 09:09:3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b) 在口译中,正如在阅读理解中一样,词库越大越好。词库越大,输人的信息就越容易在已知信息中找到家族相似的适当配伍,并不断扩大贮存量。因此,口译员要不断扩大自己掌握的词汇、语汇,“备”而待“用”。
(c) 在口译中,“听觉分析系统”是关键,而“语义系统”有效的功能发挥则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因为,听觉有差池或疏漏还可以用判断来弥补(见下述例证)。但如果SL-TL语义转换加工能力欠缺,那么听到的信息都可能加工错了。 因此,“听得准”不一定就“说得准听准了 ”还必须“说准了”。而“说得准”的保证则是语义系统正确运作的结果。语义系统运作的核心传务是:(i)SL-TL词字对应转换的紧张的配伍运筹;(ii)SL-TL句法转换成形;(iii)审美和逻辑校正;(iv)构建意义和意向整合的TL雏形。
表达阶段——
(d) 言语(话语)输出是一个表达过程:说话者从贮存的词库中提取意义一意向表现式雏形词字的话语形式。
(e) 在口译中,音位反应缓冲机制在表达阶段的功能是选择、 调整、加工,使意义和意向整合的词字话语形式雏形终端化,即尽量加以优化。下一步就是发之于外了。
总之,根握艾一杨模式,“听”的理解一表达过程也就是“ 口译” 的理解一表达过程,那种将口译中的“听”与“译”机械地区隔开来的论断是不符合口译的认知实际的。
现在,我们可将艾利斯和杨氏的程序模式与安德逊模式作一比较:




应该看到,在实际的生活形式中,口译员的前沿听觉并不总是 “万无一失”。人们在生活中有口误(“speech error”,M. Eysenckt 2000:36)、笔误,当然也免不了“听误”。这是很自然的事。重要的 是,口译员要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由听觉前沿激活的“合理推断” (“推论”、“推导”、“推理”)的能力:这正是“音位反应缓冲机制” (PRB)的重要职能,我们己在上述(c)和(e)节中提到了。在实 际的听觉认知活动中,语义分析系统(c)和PRB (e)之间精微、 敏捷的程序运作是紧密结合的,又是有合有分的,认知心理学中称 为“knowledge-based inferences” (基于知识的推理过程)。

为怔实受测试者“合理推断”的能力,认知心理学家A. Sharkey和N. E. Sharkey于1992年作了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语段中插人了一些与“语义相关”的目标词(target word, T W)及 与“语义无关”的目标词(括号内的大写词),如下式:(“相关”指与 “语境相关”,“无关”亦指与“语境无关”)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口译的习惯性反应
  • 下一篇:口译的语境化特征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