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39:53   作者:杨楠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2.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方面侧重引导教师开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前沿的研究活动,建设特定主题的研究领域及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举办国际会议及论坛、发表学术论文、研究交换项目,以及与其他学术机构或部门形成国际性科研伙伴关系。


3.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方面侧重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其将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毕业生奠定基础,包括组织学生社团和学联、开展国际性和跨文化的校园活动、与文化和民族性团体或组织建立联系、同伴互助团体或项目。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与条件(如师资队伍等)选择服务本校发展目标且可操作的国际化策略,避免追求“大而全”,最终导致“高投入”与“低成效”的国际化建设项目,也并未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面向教师与学生的建议


  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出发,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所以,尽管大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机构层面和课程层面,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教师与学生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小觑。


1.教师视角:科研与教学


  在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当下,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在没有科学可量化的直接证据和清晰的指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来完成,无形中将教学与科研置于对立矛盾之中。其实,本质上教育与科研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科研得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教师从事教学的内容与其研究方向相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因本身从事相关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者的思维角度清晰阐释其来龙去脉,对于培养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大有益处。


  在不同层次的国际化中,课程层面的国际化是最微观的层次。在课程国际化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才能设计与实施国际化的课程与专业。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自身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教学与科研中充分关注了解国际相关领域及学科的发展前沿。这不仅为开展国际性科研合作提供了基础,而且也为可能从事的相关教学任务积累丰富的素材。


2.学生视角:综合素质培养


  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并不只是学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有竞争力的“社会人”。所以,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主动拓宽视野,不仅是在课程的选修上有意选择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启发自己,而且还需要多参与学生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锻炼自己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北京在“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项目与社会活动。例如:北京冬奥会就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国际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机会。所以,学生应利用好首都这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将自己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