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39:53   作者:杨楠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国家战略及首都定位的有力抓手


  由于国际化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所以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服务国家战略以及首都功能定位,从而确保高等教育对首都和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服务。


1.服务“双一流”战略


  “双一流”战略的目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其总体目标包括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从服务 “双一流”战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角度,国际化应引导资源(人、财、政策等)依据 “双一流”战略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有规划地投入到高校和学科的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上。“双一流”战略中也明确提出国际化的内容主要涉及与国外开展实质性合作、建设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以及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在国际教育事务中的话语权。


2.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0]。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际化以切实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从而形成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国际化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上,因为这是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有效开展合作的人力资本保障。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内容[11],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现在:一是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二是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俗,拥有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社会资本构建能力;三是自主行动,拥有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多样性以及自身角色和理想角色的感知能力。国际化人才需要通过丰富的教育经历和背景,培养其国际视野以及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展活动,实现价值最大化。


3.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定位


  《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奈特(Knight)提出国际化的驱动力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学术四个方面(图1)[12],即国际化作为一种途径,可用于实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学术四个方面的发展。而这四个方面恰好与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契合。因此,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体现在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经济增长与竞争力以及更高的科研水平和更广阔的国际学术视野等方面。


驱动力

  图1 国际化的驱动力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