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39:53   作者:杨楠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作为统筹协调指导高等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1.科学灵活的资源分配机制


  高校的运行与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北京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总体发展状况及各校优势与短板有清晰认识,从而明确各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与首都定位一盘棋中的角色及定位,按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来分配资源。对有潜在巨大贡献的高校提供灵活的资源支持。目前,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创新项目的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奖学金及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均明确服务国家相关战略。


2.均衡重点相兼顾的教育规划


  目前,北京共有本科高校67所(部属高校38所,市属高校29所)。教育规划的制定应服务部属与市属高校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思考如何利用好中央部委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市属高校的成长。正在开展的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中的“双培计划”就是将一部分市属高校的优秀学生遴选出来输送到部属高校进行学习,将优质教育资源对部分市属高校学生开放共享的结果。此外,“外培计划”则是在高校招生及在校本科生中遴选优秀学生,派遣到海(境)外高校进行学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国际视野都有很大帮助。


3.引导特色化发展的评价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有督导的责任,需要在设计评价指标和体系时着力引导高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正面激励高校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在设计国际化水平测度指标时,应全面考虑北京地区高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科学引导高校将国际化的建设与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匹配,避免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高校,鼓励高校特色化发展。


面向高校的建议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具体实施可从课程及项目设计、科研合作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考虑[11]。


1.课程及项目设计


  课程及项目设计方面侧重丰富学生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经历与背景,提升跨文化的理解力与语言水平,包括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外语学习、国际化课程、联合培养项目、跨文化培训、教师境外交流项目、访问学者项目等。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