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39:53   作者:杨楠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摘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性、跨文化或全球视角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和服务的过程,首先,阐释了“国际化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性、跨文化或全球视角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和服务的过程。首先,阐释了“国际化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的观点;其次,以“双一流”“一带一路”倡议和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为目标,分别论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服务这些目标;最后,面向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方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对于世界事务及人类发展等其他方面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全球化已取代后现代主义作为理解世界发展的理论框架。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质上是高等教育机构顺应全球化趋势所采用的一种策略,即将国际性、跨文化和全球视角融入高校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三大功能之中[1]。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方、高等教育机构或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将国际性、跨文化或全球视角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和服务的过程[2],其本质上是实现国家层面、地区层面或机构层面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途径,而非目标本身[3],可由两方面进行阐释:


  一方面,关于国际化测度的研究重视对目标的实现,而非实现国际化本身。例如:胡齐克(Hudzik)与斯图尔(Stohl)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测度标准包括 “输入-输出-成果”三方面,其中成果主要用于测量其目标的实现[4]。佩奇(Paige)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维度,包括愿景与目标、教学与课程、科研、预算、校园生活、师资队伍及领导力、国外教育与移动性、国际学生、教师参与国际性活动、质量评价过程等[5]。荷兰与弗拉芒地区认证组织对课程的国际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标准,包括愿景、学习成果、教学、教师和学生[6]。尽管不同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测度的研究层次与角度存在差异,但都关注目标,体现了国际化作为一种途径而非目标本身。


  另一方面,学者围绕 “国际化本身作为目标”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国际化是大学在以实现高质量教学与科研为目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组织变革、课程创新、教师发展和学生移动性等过程中呈现的特点,而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7]。奈特(Knight)的《关于国际化的五个“神话”》[8]以及大卫(de Wit)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九个误解》[9]均系统地论述了盲目追求国际化的问题。例如:一些盲目招收留学生以实现“国际化校园”的高校其真实动机是创收或提升排名,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条件及环境,反而使留学生感到“边缘化”。进一步而言,国际上的各种大学排名使用国际化作为质量监控的指标其本身是值得商榷的。高校受排名指标设计的影响,若不顾自身办学特色与能力,面向留学生群体采取“宽进宽出”政策,其国际化程度是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此外,一些高校追求与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但合作协议过多只能导致协议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现有效的合作等。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