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的文化信息对等
2021-03-02 09:16:46    etogether.net    网络    


再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 white elepham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笨重而又没有用的东西”。这源自一个传说。相传有个国王讨厌下面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这头象使该大臣非常棘手,因为是国王送给他的,他既不敢转送给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心地伺候着它。由此可知,将“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的东西”。那么, “白象”牌电池应怎样翻译成英文呢?我们可以考虑用Lion(狮子)一词。该词在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的动物。我们可以将“白象”翻译成“Brown Lion”。 如果买来的电池威力无比,何乐而不为呢?


文化差异有可能造成不可译性。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去。这样,就不能完全达到对等的标准。文化差异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或罕见或被忽视。

例如,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像“三心二意”,这些数字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

例如,英语中的armchair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软的椅子,但在汉语中我们却区分为“扶手椅”和“单人沙发”。


(3)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 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再例如, “brown sugar”是中国人所指的“红糖”,而不是“棕糖”。"Brown 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 “棕面包”。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而造成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由此便影响原文读者的反应与译文读者的反应对等。中国人有时喜欢用花草名称作商标,但是,文化上的差异,花的象征性很难对等,有时甚至出问题。如我国生产的标,但是,文化上的差异,花的象征性很难对等,有时甚至出问题。如我国生产的 “紫罗兰”男装,若用Pansy(紫罗兰)作为商标,在英语国家则销路不会太好,因为 Pansy这个单词指的是“女性化的男人”。我们需要了解意大利人喜爱玫瑰花,但讨厌菊花。日本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忌讳用菊花做商标。日本人将菊花用于葬礼。


再例如,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只好按音译。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 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造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信息对等不理想。不过,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 “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肯定比“Dukang”要好得多。因为, Bacchus会使西方人联想到酒。英语中有成语为证:a son of Bacchus(酒鬼)。


又例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英语国家的人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Nike —词指的是胜利女神,传说中Nike身上长有双翅,拿着橄榄枝,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我们可以把它音译 为“耐克”,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使用Nike牌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不错的翻译。但中国人对英语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的文化信息还是被丢失了。


不过,有时即使文化信息只是源语特有,在译文中也有必要保留。这正如前文所说是引进外国文化的一种方式。例如,“十字架”的文化含义己被我国人民接受。 对于这种源语中特有的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必须釆取加注的方法以让译文读者理解。至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将外国文化通过翻译引进本国,这就要看译者的判断水平了。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英汉语对比——抽象与具体
下一篇:原文的风格信息与译文的风格信息对等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