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翻译教学其实不仅科学翻译者需要,文学翻译者有时也离不开基本的科学翻译。因为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科学知识,至少科学术语的翻译不准,会影响作品的信息传达。文学作品中科 学术语往往以普通生活用词形式出现,译者更会将它混同于一般性用词;文学译者缺乏必要的科学翻译训练,对貌似普通用词的科学词汇比较陌生。所以文学翻译者不可轻视科学翻译,在明确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的区别的同时,还有必要认同其相互渗透性,因而有必要通过科学翻译实践,全面提高翻译能力。
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工作者外语水平的提高,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大学生以及初事科学翻译者加人翻译行列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有不少人由于不谙翻译之道,对科学翻译的基本知识和要领不甚了解,翻译时往往力不从心,甚至会因对某些问题无法处理而使翻译中断下来。罗选民说,小范围(指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根本满足不了文化交流的需要,将来会从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寻求帮助,现在在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上的努力将会对国家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如果重视大学外语翻译教学,可使大多数的大学生受益。
一般来说,先译实用文献,再译文学作品。实用翻译可以训练,文学翻译有赖于天陚与兴趣。杨承淑总结台湾的翻译教学经验说,经过两年600小时的训练以及一套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翻译教学,最明显的成效是减少了学生独自摸索时不可避免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通过练习与批改,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努力的目标。这表明科学翻译技能是可以训练的。我国自199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办翻译系以来,翻译系或翻译专业在许多高校不断地设置,这从建制上为翻译人才培养创造了硬件,其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掌握多方面知识,尤其是翻译理论和技巧,能胜任外事、外经贸、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部门的高层次翻译工作的专门人才。”这里所说的培养目的明确指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