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特点
2021-04-26 09:11:48    etogether.net    网络    


4. 短篇小说翻译的增多。


1905年以前,翻译小说以中长篇为主,短篇的很少,只有陈匪石译的《最后一课》(1903)、鲁迅译的《哀尘》(1903)、陈景韩译的 《义勇军》(1904)等少数几种。1905年以后,短篇小说逐渐增多,不但翻译介绍了美国的马克•吐温、波兰的显克微支、英国的司各持的短篇小说,而且在翻译单篇短篇小说的基础上,还出版了短篇小说的作家专集和选集。专集如林纾和陈家麟的托尔斯泰的两个短篇小说集:《罗刹因果录》(1915)和《社会声影录》(1917)、陈家麟和陈大镫译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风俗闲评》上下册(1916),其中共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23篇,可说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了契诃夫的作品。选集如周氏兄弟译的《域外小说集》一、二集,1909年出版,除收契诃夫、安特莱夫、王尔德、莫泊桑的作品外,特别注重收录东北欧的被压迫民族的作品(如波兰、芬兰、波希米亚作家的作品),有其特殊意义。鲁迅在序中说:“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自此始入华土。”在选择的慎重、对原著的忠实上,这种严肃的态度确是独树一帜。此书虽只卖出21部,影响不大,但意义是深远的。另一种是周瘦鹃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1一3集,1917年出版,收14国47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册专收英、美、法以外的,像荷兰、西班牙、瑞士、芬兰等国的作品。这一译本,曾得到教育部嘉奖,也颇受鲁迅称赞,誉之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


5. 专业翻译家的出现。


近代翻译小说的译者,一般都有各自的职业,如作家、编辑、留学生等等,很少有专门以翻译为职业的。后来才出现以翻译为职业,或以翻译为主要职业的专业翻译家,如吴祷、伍光建等等。专业翻译家的出现,说明人们对翻译的作用认识有了提高,翻译家受到人们尊重。专业翻译家的出现,使译作的水平有所提高,他们专心致志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作品时,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为近代翻译负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维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下一篇: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的翻译思想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