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示例——三峡多奇景,妙笔夺天工
李海瑞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长江三峽绝妙的奇景。气势雄伟的瞿塘峡,逶迤曲折的巫峡,礁石纵横的西陵峡,无不风姿绰约,光彩照人;深藏其间的小三峡,更是曲水通幽,楚楚动人,山翠,水清,峰奇,瀑飞,倾倒了天下多少游人。
如今,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正着手筹建峡大坝水电工程。“告别三峡游”的旅游广告,拨动了无数中外游客的心弦。三峡旅游的热潮正一浪高似一浪。
尽管将来大坝建成,水位升高,三峡美景也并非单纯的“减”,而是“有减有加”,略有改变而姿色依然。然而,人们传统的恋旧心绪,对眼前的长江三峡总有一种依依惜别之情。
画家杨和岳正是怀着如此这般的心情,四游长江三峡。他望着滔滔东去的三蛱江水,不胜感慨地说:“留住它,这令人迷恋、神往的三峡景色。”是他摊开纸,握起笔,饱蘸墨计,融入他那艺术家的浓浓深情,将今日之三峡留在了画卷之上。
杨和岳先生出生在风景佳丽的雁荡山麓,自幼承受大自然熏陶而萌发绘画的志向。60年代,在中国美术大学(原浙江美术学院)完成了学业,奠定了绘画技能的扎实基础。早年曾从事木刻创作、后又长期潜心于山水画的研究,探古究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清秀、细腻的独特画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各地画展获奖,深受国内外观众和美术收藏家的好评。长江三峡曾是许多画家的创作题材,但多是取其一角,反映某个段落。像杨和岳先生那样,西自白帝城,东至葛洲坝,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三峡全貌,洋洋洒洒地尽收于一纸画卷,实属少见。这或许是作者胸中汹涌浩荡气势的溢露。
杨和岳先生笔下的三峡,不拘形似而强调神韵,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他运笔若行云流水,渲染烟云尤为独到,勾皴点染,疏密、浓淡、聚散,虚虚实实,笔势奔腾豪放,墨色淋漓酣畅,尽情抒发了作者如涌的情感。
这幅三峡长卷的装帧也匠心独运。它采取中国传统的“折于”样式,启合自如,折叠起浑然一册,抖开来全幅在目。而其大小,恰似西方游客所喜爱的可以随手插在口袋里的Pocket Book。
画家说:“人家爱出大画册,我却欢喜这精美的袖珍长卷,它小巧玲珑,逗人喜爰,又携带方便,价廉物美。”艺术家的用心和中外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心理需求是相通的。他尤其关注当今大多数旅游者的实际消费水平,小折子画卷比大型画册有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从而让高雅的艺术走进芸芸寻常百姓之中。
愿长江三峡美景与此小小画折长久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