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描述及叙述文体的汉译要点
2018-01-23 09:10:59    etogether.net    网络    



译者在动笔翻译以前悉心分析句子及语段的时态将大大有助于捋清作者的叙述发展层次,从而反过来促进译者更深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用这样或那样的时态、语态、语气,以及 为什么取这样或那样的句式。换言之,叙述体式分析与语言分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经验的翻译者总是有意识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英语是一种借助于形态变化表意的语言,不同于汉语。因此,我们就要充分注意形态变化的表意作用,抓住英语寓意于形态变化(特别是动词的形态变化)之中这一特点。英语句子谓语的形态通常是整个句子情态的关键,而描述叙述文的情态又 是最丰富的。叙述文谓语形态变化纷繁,译者必须紧紧抓住句子谓 语的形态问题,由表及里。

(4)就词义而言,宜注意词的文体色彩及词的语域问题:

描述叙述文通常要涉及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涉及古往今来的事,涉及种种言语集团或群体(Speech Community或Speech Group)。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色彩,我们在翻译中应注意词的语体与句的语体问题。译者对英语的文白分野心中应当有数,尽力做到不失原文本色。


二、一般说来,描述及叙述文比较讲求语言美,特别是涉及绘景、状物、写人时,为了达到给人们美感享受的目的,英语的Description 和Narration都离不开Delight (赏心悦目)。为此,许多作家都孜孜于运用语言的功夫,不论是致力于平易简练的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1898—1961 )还是追求讥讽奇巧的奥威尔 (George Orwell,1903--1950 ),都堪称为现代英语的语言大师,十分讲究写作技巧。因此,我们在翻译这类作品时,务必注意不要满足于语言形式上的忠实、对应,一定要尽译者最大的功力抓住原文的精神实质,将作家的原义与寓意恰如其分地转换为汉语译文,务求神似而勿求脱离神似的形似。如果能做到既神似又形似,则当然是上乘的译文。译者应加强各方面的素养,勤学不綴,加深自己理 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的功底,特别是如何“吃透”、“吃准”原文的情态,如何鉴别词义的色彩,如何处理长句、难句,等等。描述及叙述文的翻译有一个特点:看似容易译时难。海明威的小说,普里斯特莱(J. B. Priestley,1894—)的抒情散文,以及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的自述,从文字上来看,都清婉无奇,但微妙处却实在很难用汉语表达。这里还牵涉到一个作家的个人风格问题,我们要提醒学习者注意领会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应区别对待,力求保留原文风貌。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应原文,用清楚、平易、 自然的汉语翻译以清婉著称的原作;只有面对用词华丽的原文,才有必要在翻译的词藻上适当地下一些功夫。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语言依据
下一篇:英汉颜色词的翻译(文学)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