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林语堂的文学翻译理论简单介绍
2017-03-12 10:01:11    etogether.net    网络    

 

 
林语堂翻泽《道德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国学底子深厚,对道家哲学很有兴趣且颇有研究,这对他透彻准确地理解原文有很太的帮助;其次,他英文地道,表达准确,加之他坚持“传神”的翻译标推,必然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体现原文的丰姿;再次,前人留有大量关于该书译文的资料供他参考。他自己也曾说过:“……我译《道德经》,……有的句子认为韦利翻得极好,真是英文佳句,我就声明采用了声事实证明,林语堂的英译《道德经》是成功的。他运用自由诗体传译此书,译文如行云流水,明白晓畅,地道自然,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还是译文的表达,他都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即做到了对原著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或者说做到了忠实、通顺和美,也就是做到了传神。
 
林语堂学识渊博,悟性极高且深谙道家哲学,这使他能够较全面透彻地理解原文,为他忠实地传达原文奠定了基础。在译文中随时随地可发现他用得极好的字如:
 
(1)有无相生,Being and non--being interdepend in growth, 
难易相成,Difficult mid easy interdepend in completion, 
长短相形,Long and short interdepend in contract,
高下相倾,High and low interdepend in position,
音声相和,Tones and voice interdepend in harmony,
前后相随。Front and behind interdepend in company.  (第二章)
 
由译文可以看出,林语堂对老庄哲学中的对立转化规律理解得极为深刻,表达也颇为准确。interdepend一词用得可谓传神,含有互相依赖,有你才有我之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不仅interdepend一词用得传神,其实整段译文可谓字子珠机,主要词的译文与原文一一对应,不仅在语序和形式与原文基本一致,增之一词则太多,减之一词则太少,而且在内容的传达上也清楚准确,堪称佳译。
 
林语堂对原文者负责,力求做到忠实于原文,无论是在语气、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如此,请看二例: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Therefore die Sage puts himself last,
And finds himself in the foremost place;
Regard his body as accidental,
And his body is therefore presened.
Is it not because he does not live for Self,
That his Self is realized? 
 
 
这段译文有一显著特点:语气把握准确。原文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一般译作but,但林语堂没有这样处理。他把两个“而”字都译作and,在第一个“而”之后用动词find表达了一种转折关系,从而产生and前后的对比效果,这样的处理不露痕迹,自然流畅。第二个“而”字之后,他用therefore加强了一下这种顺承关系,从而表达出了“外其身”与“身存”的因果关系,与原文表达效果一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林译采用强调句式的反问句形式,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语气。
 
虽然林语堂的译文有种种的好处,但偏离现象也是难免的仅举一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第五奪)中的“不仁”,林语堂译作unkind是错误的。这里的“不仁”并非不仁慈,而是无所偏爱。总的来说,林语堂所译的《道德经》是成功的。林语堂的一生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传神”的翻泽主张是由他极富特点的个性与他颇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决定的。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是很高的,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林语堂的翻译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徐志摩的文学翻译思想及翻译观点简单介绍
下一篇:对偶的翻译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