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四字成语的使用
中国人说话、写文章喜欢使用四字成语。许多四字成语包含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如:“深情厚意”.“千方百计”,“七嘴八舌”.“三令五申”、“兴风作浪”“排山倒海”“犹豫不决”“一心一意”“不知不觉”.“无边无际”等等。并列使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成语也不少见,如:“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等等。但是如果一字不漏地把以上成语译成英语,也会使外国人感到重复啰唆,以至影响接受效果,甚至起适得其反的作用。
1998年前总理朱镕基在答中外记者会上说的:“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当时的口译员,外交部著名翻译朱彤译成:But no matter what is waiting for
me in front of me, being land mines or an abyss, I will blaze my trail and I have no hesitation and no misgivings and I will do all my best and contribute, devote all myself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until the last day of my life.此段译出朱总理的决心和魄力,成为佳译,至今广为流传。
4. 说理、辩论时的语气
中国人在说理、辩论时,尤其是谈到政治问题、方针政策时,强调的是“宣传教育”作用,主张立场鲜明,措辞富有战斗性。《现代汉语词典》对“宣传”的解释是“对群众说明解释,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中国人在宣传时理直气壮,国内报章杂志常见的词语有“以雷霆万钧之势”“穷追猛打”.“坚决要求/反对/贯彻/制止”“必须/应该/不得……”等等。西方或英美对“宣传”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propaganda一词在英语中是贬义词,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是dishonestly trying to persuade other people to share their views.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宣传”,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是西方人习惯的方式。在西方或英美,人们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思考或行动,不愿意接受他人强加的观点,因此要想使
人们相信,习惯的做法是列出事实,不作结论,让听者自己去判断。我们常说汉译英口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宣传自己”,如何有效地开展对外宣传,两种不同文化在“宣传”问题上的差别值得注意。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在方式、语气和措辞上是
否要有所不同,译员如何把中文翻译成外国人容易接受的英语,使宣传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5. 如何处理独具中国特色的套语
口译员常需要翻译带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而这些在原来英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法,如“深化改革”,“三个代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帮一,一对红”等。在第1单元的第4.5条Language Notes中,我们提出采用音译+解释、意译、表“作用”、表“形象”等译法。这类中国特有的词组、套语译成英语后,外国人听起来感觉有点Chinglish的味道,在所难免。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表达上力求合乎英语习惯,尤其应注意词的搭配。因此,尽管我国的英语报刊上
常把“深化改革”译作deepen reform,我们还是觉得译作carry reform further或further reform为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