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汉日同传训练方法
2023-08-05 10:14:31    etogether.net    网络    



4. 视译训练(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サイトラ」と略す)


所谓视译就是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然后一边听取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在很多国际会议上,比较正式的发言,通常都是宣读事先写好的讲话稿。熟练掌握视译技能,对准确、完整地做好同声传译大有帮助。但要注意,讲话人发言时,虽然提供了发言稿,但经常不完全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念。例如,常见的是在讲话开始或结束时增加一些应景、寒暄的话语,也可能会在讲话过程中,临时进行修改、补充、删节。因此,虽然译员手头有了书面讲话稿,仍需十分注意听取讲话人的讲话,一定要按照讲话人实际说的内容同声传译,而不能机械地按译好的讲话稿照本宣科。千万不要出现翻译在发言人之前早早地翻译出来,形成了发言人给翻译作“翻译”的尴尬局面。


应该说,花时间推敲后的翻译与瞬间口译的译法当然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在没有文字资料条件下同声传译,想达到“信、达、雅”的确是很难。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多次强调,拿到稿子也不一定就是万事大吉。因此,在同传练习当中,按照发言人原话的语序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直译式的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勤学苦练,才能在讲话人突然脱稿时能够瞬间转入无稿同传。一般来说视译训练向同传训练过渡的第一步是看着中、日文原稿将其口译出来;第二步就是老师口述或放录音,学生将其逐句口译出来(等于即席翻译);第三步就可以放下原稿进入边听边译的同声传译。


5. 即席与同传训练


如前所述,即席与同传的区别主要在于时间上。即席可在说话人说完一段话之后翻译,而同传必须在说话人开始几秒钟之后就开始翻译。

表面看起来,即席翻译可在说话人说完之后再进行翻译,这一点较同传在时间上有回旋的余地。但其难点是说话人话比较长时,光靠头脑记忆已经不够用。因此,在即席翻译训练上,除应着重训练听解能力、口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瞬间记忆能力、口译能力(包括各种翻译技巧)以外,还应该着重训练笔记能力——当然,如能速记那是再好也不过的了——和将笔记上的单词复原成完整句子的能力。另外,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是同一范畴内的两大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巩固学生前三年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活用翻译课上学过的汉译日、日译汉知识和技巧进行大剂量的口译练习。其内容应注意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文艺等各方面,并特别注意正式场合下的表达形式(敬语、惯用语等)和语言表层与文化深层的发掘与指导。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导入同传练习。其实,习惯于同传之后,由于不必等发言人说完再翻译,反而会觉得同传比即席稍微容易点。


6. 同声传译训练

同传训练可按照上述听力、跟读、视译、即席等几个步骤,最后导入同传。同传当中的最难点,可以说是“双耳分听”,就是训练学生如何用一只耳朵听原话,另一只耳朵确认自己的口译内容,不至于被自己的声音将原话的声音盖住。通过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语速、瞬间记忆等能力。


比较起来,汉译日时,由于汉语中的谓语部分一般紧随主语部分之后,所以较为易于进行同传。但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日语水平是否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而日译汉时,由于日语谓语部分是在句尾出现,并且正式场合下的日语长句特别多,所以尽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学生普遍感到比汉译日难。原因是:除了对日语的理解等基础性问题以外,主要是在等谓语过程中,把前边的内容忘了,或是因不习惯日语的长句,不会拆译以及母语功底太差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即席翻译与无稿同传区分开来,尤其是在无稿同传的日译汉中允许某种程度的“翻译腔”,包括:


* 合理利用日语句式的“改良型汉语句”;

* 拆译后出现补充部分。同时训练学生学会“补译”。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TAALS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Conference Interpreters
下一篇:Introduction of Medical Interpreting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