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实施中小学校网络牵手计划。鼓励基于网络的校际教学交流与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实现乡村学校与名校名师网络结对,组织一批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结对关系,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试点,探索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推出“名师课表”,组织名校名师为乡村学校开设在线课程,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线下指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服务,助力学校开齐开好艺术类等紧缺课程。为乡村教师开展“一课一教研”,完成100名乡村校长和200名种子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培训。继续深化长三角千校结对活动,实现跨区域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师生共成长。
推进终身教育“互联网+服务”。依托“浙江终身学习在线”打造浙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全轨迹、教学类型全覆盖、教学支持全程化、教学服务全方位、平台标准全开放的一站式学习环境。建设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库,构建学习者终身学习档案,增加学习资源有效供给。实现乡镇成校网站建设全覆盖,提供“一次不用跑”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创建浙江省终身教育网络品牌。推广用活“第三年龄学堂”,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手机端应用;完善线上学习班教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开展“银龄在线学习之星”、“优秀学习团队”评选;优化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上线100门特色课程,打造5个老年教育网络示范专业。
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开通浙江在线教育商城,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接入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应用和服务,构建开放的教育资源生态体系,推动“政府引导、社会提供、学校选择”格局的形成。完善资源的按用付费机制,充分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能与活力,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在线教育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按市场规则运营的机制,促进数字资源供给方式的变革。
开展网络扶贫和援建。发挥互联网优势,丰富教育扶贫和援建方式。面向援建地区开放之江汇教育广场,通过开放网络课程等各类数字资源和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引导我省中小学教师和受援地区教师实现网络结对,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开设“同步课堂”,有效提升受援地区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帮扶省内薄弱地区和国家西部地区职教信息化发展,增强再就业和特殊教育人才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