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报告发现,高职主要共性治理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学校党委夯实管党治校主体责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章程作为高校的“基本法”,是高职院校的法治基础。各高职院校均在治理过程中将完善章程当作其首要目标;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健全外部治理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主要体现在围绕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政、行、企以及校友等利益相关者参与互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主要个性治理特征有:在24所农林牧渔类高职院校中,16所学校提到了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治理特征、19所提到了充分构建信息化治理模式特征;在45所装备制造类高职中,32所高职提到了构建产教协同战略联盟特征、39所高职有修订学院绩效考核制度特征、40所高职有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治理已成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之一。高职院校推动院校治理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杨宜说,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治理现代化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贯彻落实。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完善的治理体系则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秘钥。实现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