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报考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教资热”为何热度持续攀升

发布时间: 2022-10-13 14:10:27   作者:工人日报记者 于忠宁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技多不压身”“多个证书多条路”的心态也是不少报考者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原因。


  “文科专业就业形势不太好,考个教师证让自己能多条路。”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任教是自己就业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在2021年报考的考生中,有近四分之三为非师范类考生。多名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对记者讲道,教师资格证书只是让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多一道保障,教师也只是职业备选,并没有从事教师行业的明确意向。


  “实际上,很多考生考教资只是备用,为就业多留一条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周青说,“教资热”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职业选择时的迷茫。不少大学生容易盲目从众,对个人职业规划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认识。


  “教资热”尚待回归理性


  有受访者认为,破除就业困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盲目报考“教资”的冲动。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破除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有关部门要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自身更要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和独立冷静的判断力,结合自身兴趣和所学专业,量体裁衣,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


  熊丙奇表示,从多元就业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稳定,是囿于当下就业形势的选择。很多毕业生或求职者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挤破头想去考取编制或者公务员,从就业的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弊端的。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喜爱与坚守。教师资格证只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基本考量,是成为良师的入口。期待那些真正有从教准备的学子走上讲台。”周青对记者讲道,希望“教资热”回归理性,吸引那些真正有志于教书育人的学子报考。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