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技多不压身”“多个证书多条路”的心态也是不少报考者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原因。
“文科专业就业形势不太好,考个教师证让自己能多条路。”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任教是自己就业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在2021年报考的考生中,有近四分之三为非师范类考生。多名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对记者讲道,教师资格证书只是让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多一道保障,教师也只是职业备选,并没有从事教师行业的明确意向。
“实际上,很多考生考教资只是备用,为就业多留一条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周青说,“教资热”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职业选择时的迷茫。不少大学生容易盲目从众,对个人职业规划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认识。
“教资热”尚待回归理性
有受访者认为,破除就业困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盲目报考“教资”的冲动。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破除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有关部门要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自身更要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和独立冷静的判断力,结合自身兴趣和所学专业,量体裁衣,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
熊丙奇表示,从多元就业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稳定,是囿于当下就业形势的选择。很多毕业生或求职者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挤破头想去考取编制或者公务员,从就业的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弊端的。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喜爱与坚守。教师资格证只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基本考量,是成为良师的入口。期待那些真正有从教准备的学子走上讲台。”周青对记者讲道,希望“教资热”回归理性,吸引那些真正有志于教书育人的学子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