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段炼在写个人综述时,正是用实例证明了他对专业的兴趣。“我曾经申请布尔戈斯大学的红酒专业第二硕士,幸运的是也被录取了。我在个人综述中写道,虽然我学的是法学专业,但对红酒有极大兴趣。我参观过一些当地酒庄,看过相关产业展会,学习过品鉴课程,也做过与红酒相关的旅游、进口贸易工作。”通过这些实例,段炼向招生官证明了自己的申请诚意,很快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尤其是想跨专业申请的同学,尽可能多写具体事例,证明自己了解想学专业,录取几率会更大一些。”段炼建议。
“展现自己兴趣的实例,不必局限于学术层面。”曹斐补充说,“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数学,除了展示优秀的数学科目成绩、获得相关竞赛荣誉等,还可以多维度展现。例如教小朋友数学,参加数学相关社团活动,甚至受父母职业影响等,都足以证明你为这个学科付出过额外精力,拥有较强的兴趣。”
拒绝模板突出亮点
“现在互联网上有不少个人综述模板,有的同学靠模板填充内容,这是危险的做法。”曹斐说,其实个人综述就像论文一样也可以查重,如果被查出来重复率高,给招生官留下不良印象,自然不会被录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用网上的模板,而是要完成一份真实、立体、能和招生官对话的好文书。”段炼谈到他的心得时说,“如果套模板,招生官可能发现有几位同学的个人综述很相似,就不会录取这些学生,因为这是没有用心准备的表现。”
“如何避免个人综述模板化,我认为写之前要去了解每个项目的招生标准。”祝紫雯分享了她的经验,“不同的学校、专业对申请者有不一样的偏好,比如有的学校喜欢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有的学校侧重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生等。针对不同的要求,写个人综述时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写个人综述前,要先把自己分析清楚,有什么优势可以展现。”曹斐认为,个人综述不需要高级、华丽的表达句式,展现亮点的例子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有的同学写参加过马拉松比赛并拿到了相关奖项,看似和学习专业无关,却体现其积极、活跃的特质,能从同质化的申请文书中脱颖而出。”
对此,段炼深有体会。“我在申请法学硕士的个人综述里,写了有亮点的故事,比如利用假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我想,这些独特的经历也能让招生官感受到我喜欢探索、独立好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