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与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提供免费的咨询顾问服务不同,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则提供更为细致的代办服务。“初创企业规模普遍很小,没有精力应付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搞得太麻烦,有的就被吓跑了。”卢锦钦表示,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几乎一条龙的配套服务:IT运维、广告/平面设计、办公采买、商务秘书、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法律事务……
“对青年创业团队来说,欠缺的不只是技术、资本,还有商业经验。” 作为基地联合发起单位的清大智库理事长林崐崚说,全港各区工商联中有不少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不仅了解初创企业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能运用自身经验和渠道帮助他们对外推广合作。林崐崚表示,清大智库很看重平台运营方的香港背景以及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商贸网络,“这是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吸引香港初创企业的独特优势”。
蓝图绘就 创业浪潮升温
采访林惠斌时,他正在接待一个来自香港的青年参访团。“像这样的参访活动,过去一年越来越频繁。”林惠斌说,最大变化是不只参观的多了,提问的也多了,大家都在很认真地思考自己能从大湾区的建设中发现什么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有更多便民措施发布,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的力度都明显加大了,政府部门甚至会主动了解创业企业的需求。”杨晓欣表示,港澳青年如今在大湾区内的就业创业环境比当年明显改善,就业的选择面也明显拓宽。“现在是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时候,每当他们问起我的意见我都会建议他们要赶快来。”
谈起入驻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原因,除了区位优势,周运贤说得最多的便是营商环境。“创业谷免去了公司第一年的场地租金,另外还有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以及税收上的便利配套政策。”周运贤表示,当初公司遇到资金周转难题,也是在创业谷的帮助下脱困。“未来,我们要通过一步步的积累,更积极地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也带动更多澳门青年参与进来。”
港澳青年大湾区创业浪潮升温,让林惠斌也下决心把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事业进一步做深做细。“我们正在研究谋划‘银行+港澳青年之家’的建设模式,推动成立首期规模达50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优先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林惠斌说,随着大湾区建设配套政策的陆续落地,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开花结果。
《人民日报》(2019年06月23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