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浅述我国高校海外传播建设

发布时间: 2019-06-13 14:45:18   作者:罗玲 杨佳艺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3.高校海外传播也是中国引领全球化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危机频发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引导新一轮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中国期望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信念。而与他国的交往必然离不开民心相通的基础,高校作为高知人群的聚集地对于中国与各国之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每个国家孕育未来精英人才和社会中流砥柱的摇篮,加强高校之间的人文交流将有助于未来各国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球化。因此,大力推进高校海外传播建设,尤其是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是推动各国高校与中国高校进一步合作交流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手段。


中国高校海外传播之现状


1.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国内高校的海外传播意识较国外一些高校来说明显较弱,对于海外传播的认识明显不足。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认识到海外传播的重要性,在将大量精力投入科研教学并且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没有做好对外传播工作,以至于办学成果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相割裂。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即使考虑到了海外传播的必要性,也仍然把重心放在国内传播上,以至于出现“国内传播热火朝天、海外传播无人问津”的现象。[3]


2.从传播渠道的角度来看,国内高校没有搭建起海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一方面,主观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客观条件有限。事实上,当前的世界信息传播格局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在大众传媒方面,我国的主流媒体并不是世界的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我国主流媒体和世界主流媒体提升高校的海外影响力仍然需要探索。在新媒体方面,以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为代表的美国社交媒体依然占世界主流,而大多数国内高校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体进行海外交流,与日、韩高校相比传播力明显较低。


3.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说,总体上国内高校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海外传播机制。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许多高校都开通了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账号,但大多数没有得到官方认证,内容的年均发布量也极少,且内容没有引起国外网友的兴趣。[4]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在海外传播内容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实践和认知。


4.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我国高校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仍缺乏对受众的分析研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不再是过去的单向传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传受一体化的主体行动者。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参与舆论的生产,因此把握受众使用媒体的心理对于传播来说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仅将海外传播当成国内传播的海外版,而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特点和跨文化的情境、较少仔细分析海外受众的心理和兴趣,因而海外传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很显然目前我国高校的海外传播效果甚微。正因为传播中前四个环节的缺位,导致了传播效果的不佳。理论上,传播效果依照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层面、心理或态度层面、行动层面。如果没有外部信息的输入导致认知层面的变化,就不会产生情感或观念的改变,也就不会引起实际行动上的变化。同样,在高校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不重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就无法对国外人群产生直观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的海外传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因而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国外高校海外传播之概况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