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三、国家“友谊奖”介绍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友谊奖”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聘请前苏联专家的高潮时期,当时的授奖方式是向外国专家颁发“友谊纪念章”和周恩来总理签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感谢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恢复对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表彰工作。自1985年起,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代表中国政府向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并邀请获奖外国专家及其配偶来北京参加国庆活动。1991年,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正式恢复设立了国家“友谊奖”。此后,各地方根据国家“友谊奖”的评选和颁奖模式,相继设立了地方政府的“友谊奖”,并成为本省、区、市政府向外国专家授予的最高奖项。
申报国家“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一般应是地方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候选外国专家由各省、区、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推荐,由十部委组成的国家“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评出,并报国务院批准。国家“友谊奖” 每年评选约50名,在建国纪年“逢五逢十”的年份,评选名额有所增加。到目前为止,国家“友谊奖”,已颁奖17次,已有来自56个国家的9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新中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对外国专家的表彰工作。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等曾亲自出席过颁奖仪式。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接见过获奖的外国专家。本届政府温家宝总理多次接见获奖外国专家,所有副总理和国务委员都曾亲手为获奖的外国专家颁发友谊奖章和奖牌。
四、“马可•波罗奖”介绍
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自1986年于美国成立以来,积极推进选派美国专家到中国从事志愿服务,并安排中国各行业专业人士赴美国接受培训。为寻求企业界支持从而顺利实施此类人才交流项目(即“中国方案”),中美双方共同设立了“马可•波罗奖”,以表彰那些积极出资赞助“中国方案”的企业和个人。
马可•波罗奖获奖者的条件为:对华友好,属本行业国际领先,与中国有较多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马可•波罗奖迄今已颁发了四十多届,以往的马可•波罗奖获奖者包括:美国强生公司董事长拉尔森先生;美国媒体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约翰•克鲁吉先生;美林集团董事长郭铭基先生;美国飞利浦电子公司董事长韦斯戴尔先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亚历克斯•特罗特曼先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副董事长盖瑞•吐克先生;美国柯达公司主席裴学德先生、麦肯锡公司董事长戴颐安先生、美国亨氏公司主席孙博廉先生、美国国际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马丁•苏礼文先生等。1995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接受邀请担任“中国方案”荣誉主席,并因此在1997年荣获“马可•波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