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德语学习 > 德语语法学习 > 正文

德语和汉语常用文体差异

发布时间: 2020-01-11 09:29:12   作者:译聚网   来源: 外语爱好者   浏览次数:



  2.分类方式

  汉语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

  德语里,区别文章体裁的不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而是篇章的功能。例如说明语体

(Beschreibung)和报导语体(Berichte)是传递信息,叙述语体(Erz?hlung)是供人消遣,讨论语体(Er?rterung)是阐明道理。

  德语和汉语对于记叙这一表达方式的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比如都包含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中文作者会对记叙的事情做出评价和决断。而德语中报导语体(Berichte)和叙述语体(Erz?hlung)都主要用记叙的方式来展开主题。这里的记叙方式分成了两类。一类称为NARRIⅠ(referiert/berichten客观报导),另一类称为NAARⅡ(erzaehlen讲述)(Hernemann/Viehweger 1991)在报导语体(Berichte)中运用第一类记叙方式,叙述的是客观发生的事情,行文中不会出现主观的评价,不会运用夸张的形容词,也不会渗透某种道德上的号召。叙述语体(Erz?hlung)运用第二类方式,记叙的事情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这两种体裁的根本差别在于篇章的功能不同。Bereichte是传达信息,Erzaehlung是为了供人消遣。


  西方的篇章语言学认为议论是以论述的方式展开主题。论题需要论证,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在叙述上尽可能地运用主观的,确定的,连贯的形式,引用提问以及经验中的事例。论点有条不紊,轻重排列有序。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德语的讨论语体(Er?rterung)就是以议论的方式展开主题。叙述的成分少,且不能成为有效的论证,名人警句和俗语很少出现在论述中。汉语的议论文常常出现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是为了议论服务。 


   西方篇章语言学家还认为,说明应以客观描写为主。可以说明某一行为,或某一客体。读者收到的信息应该客观,没有感情色彩。说明语体(Beschreibung)正是用这种方式展开主题。这类文章不会有叙述和抒情的成分。而汉语的说明文,说明虽占主导,记叙和议论会为其服务。有时说明文的结尾还有抒情的成分。


  3.篇章的功能

  德语依据篇章功能(Textfunktion),汉语则根据文章主题的展开方式即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将文章分成不同的类别。Brinker(1992)认为,篇章的功能和表达方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一篇文章是以讲述(erzaehlen)来展开主题,那它就应该供读者消遣娱乐。而说明语体(Beschreibung)以客观描写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资讯。报导语体(Berichte)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报导,传达信息。汉语往往通过叙述某件事引出深刻的道理,使读者从受到启发。德语里只有寓言故事才有这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汉语中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都有论述的功能。这说明,文章的功能并不是区分汉语文章体裁的标准。所以,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在写德语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文章的作用和功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章结构和风格特点。


  4. 对德语课的意义

  既然德语和汉语的文章体裁分类方式不一样,类似文体中又存有很大差异,这就有必要在阅读课和写作课上强调文章体裁的知识。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和句子层面,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能成为阅读课的重点。分析不同文章的行文模式,结构特点以及写作目的,这些文章体裁知识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体裁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认为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


在写作课上强调文章体裁知识,学生才能作出地道的德语文章。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德语中不同副词的位置
  • 下一篇:德语名词的修饰词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